本报讯(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张明丽)眼下,走进新沂市时集镇白石村双吨田种植基地,一派丰收景象扑面而来。早播的夏大豆已进入成熟季,饱满的豆荚缀满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传递丰收的喜悦。
在基地测产现场,工作人员首先用测量尺仔细划定测产地块面积。不同于常见的机械收割,此次他们选择用传统镰刀人工收割大豆。这样做既能避免机械收割时对豆荚造成碰撞损伤,又能确保标记地块内的每一株大豆都被完整收回,让测产数据更真实。收割完成后,大豆植株经过脱粒、筛选去除杂质、检测水分含量等一系列流程,最终进入称重环节。经过测定,这批大豆水分含量达标,换算下来,亩产达到650斤。
“我今年种了200亩大豆,刚才测量的这块是早播的夏大豆,5月23日播种的,采用的是高产品种‘金豆99’。如果不是高产品种,再不会管理的话,一般的大豆大约平均亩产300多斤,而我的这块田基本上一亩能达到两亩产量。”种植大户陈思广兴奋地说道。
一亩能抵两亩的高产并非偶然,其背后是精准的技术管理、优越的品种选择、科学的种植方法在持续发力,三者缺一不可。陈思广进一步介绍:“过去用的一般品种,播种量每亩是4斤多,留苗八九千棵,种植密度高,需要同时进行增施磷钾肥和病虫草害防治。而这个‘金豆99’是分枝型的大豆,利用主茎和分枝同时结荚,所以要合理密植,产量提高了,防治成本也低了不少。”
如今,在时集镇白石村,大豆种植户们通过选用抗逆性强、产量潜力大的优质品种,搭配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配套栽培技术,真正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的深度融合。这不仅让大豆产量大幅提升,也让像陈思广这样的种植户种地更有奔头、内心更加踏实,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