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0月09日
语音
在沙特阿拉伯的徐州人张成:

手擀面里,有烟火气也有思乡情

本报记者 王正喜

饮食的调适往往藏着异乡生活的智慧。徐工沙特阿拉伯子公司海外服务管理经理张成告诉记者,当地大米价格偏高,虽暂别熟悉的米香,他却在食材的探索中解锁了别样的餐桌风景。

“总有一些味道,会在不经意间提醒我们:别忘了昨天从哪来,也要记得明天要往哪去。”对张成来说,这味道就是家乡徐州的那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既有烟火气,也藏着思念。

“羊汤手擀面,和面时要优选高筋面粉,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揉、搓、和。紧接着,要把和好的大面团不停地在桌面上反复摔打,让面团更筋道。面团经过反反复复地摊、擀、摊、擀……面团变成面饼,面饼又变成一张薄薄的大面皮,再把面皮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看着就让人直流口水。”提起徐州的手擀面,张成的话匣子就关不上了,“尤其是伏羊节期间,巷子里的面馆飘着羊汤的香,手擀面拌上炖得软烂的羊肉,撒把葱花,吸溜一口,热乎气从喉咙暖到胃里。一碗地道的徐州羊汤手擀面,面条筋道有弹性,汤汁呈乳白色,再浇上红红的辣椒油,瞬间让人食欲满满。”

参加工作以来,一碗面所承载的,除了乡愁,更有生活的重量。“牛吃草,我吃面。原本那个自娱自乐的美食专家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为了奋斗而随便扒拉两口。”张成说,在异国的日子里,干煸炒面拉条子、鸡丝面汤烤包子,本应得到满分的中亚美食也只是他生活的作料。

一碗面,是张成走进他乡的钥匙,也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曾是我的骄傲,是我抵触他乡的偏执,是我回应家人的慰藉,更是我藏在胃里的乡愁。如今再煮面,看着锅里翻滚的面条与热气,总会想起故乡的月亮。”

原来“月是故乡明”,从不是别处的月不亮,而是因为故乡有面香和家人的牵挂。就这样,张成把乡愁“煮”进了每根面条里,无论走多远,一尝便知归途。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