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8月31日
语音

提灯的人,公益路上不停歇

如果声音有温度,那一定是暖的;如果文字有翅膀,那一定是爱赋予的。王迎春曾经是徐州高等师范学校的一名校医。2007年退休时,一份徐州市红十字会的邀请递到王迎春的手中,她欣然应允,成为一名应急救护技能的“传灯人”。那一刻,急救包里的三角巾、绷带,仿佛带着使命,悄然接过了听诊器的接力棒,成为传递生命关怀的新方式。而后来她才明白,这仅仅是温暖旅程的开始,另一份与声音有关的礼物,正等待着她去开启。

遇见:心跳之外的回响

回忆起2005年在北京红十字总会参加首次师资培训的场景,王迎春说,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那些看似简单却关乎生死的操作要点——按压的深度、频率,包扎的角度、松紧——都深深烙印在心。她常常对后来的学员说:“我们做培训的,就是要让‘应急救护’知识被更多人了解并掌握,帮助他们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这十余年里,王迎春开展了百余场培训,足迹遍布大中院校、厂矿车间、消防队、幼儿园等。记得有一个晚上,王迎春突然接到一位年轻女士的电话,她激动地说:“王老师,谢谢你,是您讲的异物梗阻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我成功救了女儿一命,当时她脸都紫了……”那一刻,所有的奔波劳累都化作了无价的欣慰。

在幼儿园,王迎春教老师们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看着她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能够沉着应对模拟演练,王迎春感到无比欣慰。孩子们则仰着天真的小脸,奶声奶气地问:“王奶奶,这个假人疼不疼?”这些专注聆听的面庞,那些起初笨拙、后来却越来越熟练的手势,以及那些真实的反馈,汇聚成她心底最深沉、最踏实的回响,“我所传递的这束光,没有白费。”

声音:当文字长出翅膀

如果说红十字会的经历是传递生命的“急救光”,那么2014年夏天与薪火学堂《金色盾牌》项目的相遇,则为王迎春开启了另一扇传递温暖的门——用声音点亮心灵。

安全课程结束后,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王老师,故事……还能像您刚才那样读出来吗?真好听。”那一刻,她被孩子们对知识纯真的渴望打动了,心里萌生出要将知识的声音更远传播出去的想法。

从此,声音成了她传递爱的另一种形式。在吴庄社区薪火学堂的公益朗诵课堂,在永安街小学义务指导的午后阳光里,甚至在跨越空间的线上纠音中——她带着孩子们用声音去“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语言的韵律与力量,听着孩子们最初怯生生的、干瘪的童音,在自己的指导下一点点变得清亮、饱满,充满情感。

2023年,她深度参与市慈善总会“萤火公益阅读计划”,每周雷打不动地去永安街小学指导朗诵。一个学期下来,变化悄然发生:孩子们的眼睛更亮了,站立的姿态更挺拔了,连笑容都仿佛浸透了阳光的味道,那份从心底生发出的自信,藏都藏不住。

在这条路上,王迎春从未感到孤单。孩子们的成长与回应,是支撑她前行最温暖的力量。酷暑的排练场,为了薪火学堂“我是小作家”结项演出的完美呈现,她和孩子们一遍遍打磨细节,汗水浸透了衣衫。但当看到他们最终克服紧张,在明亮的舞台上自信绽放,神采飞扬时,所有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满心的骄傲与甜蜜。

而这份欣慰,在收到学生宋林珂的来信时,达到了顶峰。宋林珂在信中深情地写道:“在2022年1月,徐州市妇联的困境儿童公益活动中,我幸运地遇见了王迎春老师。她是一位杰出的朗诵艺术家,她的话语仿佛春日细雨,无声地滋养着我内心对朗诵的热爱,点燃了我梦想的火种……”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王迎春的眼眶湿润了。

这份来自心底的认同,比任何奖状都更珍贵,它让王迎春深切感受到声音的力量和这份事业的价值。

回响:生命赠予的厚礼

有人问王迎春,做公益这些年,究竟图个什么?王迎春说,看着孩子们从羞涩躲闪到昂首挺胸站在聚光灯下,听着他们原本干瘪的朗读变得抑扬顿挫、充满力量——那份成就感与满足,早已超越了言语。

王迎春的公益初心朴素如土:“尽我所能,予你所需。”用声音触摸文字,用声音传播爱,声音就是带着体温的礼物。

薪火学堂公益朗诵队从无到有,他们的足迹从社区延展到更广阔的舞台。当曾经指导的学生宋林珂在演讲比赛中斩获奖项,当更多孩子在阅读与表达里找到自信的光,王迎春知道,那些排练的汗水、那些线上线下的奔忙,都化作了滋养生命的清泉。

公益于她,早已不是一时兴起的热忱,而是生命扎根的方式。只要声音还能传递,只要烛火还能点燃,她就愿继续做那个提灯的人,用有声的文字,为世界多添一份明亮、温暖的回响。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