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微
一年一度的“双11”,不仅是消费市场的狂欢,更成为区域经济韧性与产业活力的“试金石”。今年这场消费盛宴中,徐州没有陷入低价竞争的窠臼,而是凭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突破与跨境布局发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背后,一条以电商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的转型升级之路愈发清晰。
徐州的实践表明,电商不仅是流通方式的变革,更是产业生态的重构。在沙集镇,家具企业不再满足于低价竞争,而是通过多品化策略、动态备货、智能制造,不断提升“质价比”;在贾汪区,一粒粒猫砂借助原料优势与研发创新,走向国际市场;在马坡镇,玻璃制品产业链高度集聚,实现“一站式”生产发货。这些案例说明,数字化转型中,电商已成为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只有产业基础扎实、供应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的地区,才能在电商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电商竞争已从“流量战”转向“质量战”,从“卷价格”升级为“拼价值”。徐州企业的突围路径,正是这一趋势的印证。“麻小纪”通过实景直播建立信任,繁丰家居凭借品牌化转型打开中高端市场,致橡树家具以“内外双循环”拓展增长空间……这些企业不再依赖低价倾销,而是靠产品创新、品牌赋能、服务优化赢得消费者。这表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唯有以创新满足甚至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才能在变局中开辟新局,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值得关注的是,主动融入全球市场,正成为徐州产业带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致橡树家具“借船出海”探索跨境业务,丰县电动车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的生动实践。这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是产业链、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布局,对企业提出直面语言、物流、售后等挑战,倒逼其在产品标准、品牌建设和运营能力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为徐州电商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双11”是一时的热潮,但电商发展是长期的征程。徐州电商产业唯有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深化融合发展,才能让电商“新引擎”持续迸发强劲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与韧性。这条路,徐州正在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