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21日
语音
筑牢心梗救治生命防线

我市持续推动胸痛救治网络体系建设

本报记者 马薇妮 通讯员 谈建荣 乔珊

11月20日上午,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徐州报业传媒大厦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胸痛中心建设情况。

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桂秋介绍,我市自2019年成立徐州市胸痛救治联盟以来累计填报病例总数58027例,目前已有11家医疗机构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其中2家为国家级示范中心,8家为标准版胸痛中心,1家为基层版胸痛中心。目前,新沂市人民医院和沛县人民医院也已经启动了胸痛中心建设,可以说市区和各县(市、区)达到了胸痛中心全域覆盖。除了胸痛中心外,目前全市有36家通过认证的国家标准胸痛救治单元,最大程度保障了胸痛患者生命健康。

据介绍,为进一步筑牢全市心梗救治生命防线,持续完善“市—县—乡”三级胸痛救治网络体系,我市将从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区域胸痛救治能力与水平:

扩容胸痛中心覆盖。聚焦县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对具备基础条件的二、三级医院给予精准帮扶支持。通过专家指导、技术培训、流程优化等多方面赋能,推动更多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并通过国家认证,持续增加全市胸痛救治中心数量。让县区患者能在更短距离内获得规范救治,切实缩短发病至就医的空间与时间距离,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

夯实基层救治根基。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为抓手,重点强化乡镇及社区卫生院的胸痛救治能力。通过开展标准化培训、配备基础诊疗设备、建立快速转诊通道等方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胸痛症状的早期识别、初步诊断和紧急处理能力。尤其聚焦乡镇居民就医需求,着力提高胸痛诊断准确率,让基层成为胸痛救治的“第一哨点”,实现轻症早干预、重症快转诊。

强化救治质量管控。持续发挥胸痛救治联盟的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常态化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开展胸痛中心救治流程、诊疗规范、数据上报等方面的督导检查与评估,针对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落实。通过案例研讨、经验交流、技术帮扶等形式,促进各胸痛中心在救治标准、操作规范、协同效率上持续优化,不断提升整体救治质量与安全性。

深化全民健康宣教。胸痛救治联盟将联合公共媒体等资源,开展多维度、广覆盖的健康宣传活动。通过科普文章、短视频、公益广告、社区讲座等形式,生动普及胸痛典型症状、非典型表现、紧急处置流程及禁忌事项,让公众深刻理解“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着力减少因认知不足导致的院外延误,引导患者在出现不适时第一时间拨打120,为后续救治赢得黄金时间。

■问答

心梗发生时有哪些典型症状,如何辨别?

徐州市胸痛救治联盟主席、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韩冰:心梗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多发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区。这种疼痛并非普通刺痛,而是压迫感、紧缩感、灼烧感、沉重感,或是像被重物挤压的感觉,有时还会向左肩、左臂内侧、颈部、下颌及背部放射。疼痛通常持续 15-20 分钟以上,常伴随出汗,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无法完全缓解。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疼痛表现,这类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还有些患者的疼痛会出现在非胸部区域,比如上腹部疼痛易被误诊为胃病,下颌部疼痛可能被误判为牙疼或咽喉炎,这类情况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鉴别诊断。

这里要强调:无需等待所有症状全部出现!只要出现上述任何不适,尤其是无法解释的胸部不适,同时伴随呼吸困难、出冷汗等情况,就必须高度警惕。“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血管堵塞后,心肌坏死以分钟计算,开通血管越早,患者的存活率和后续康复效果就越好。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