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0月16日
语音

热心助人好“的姐”

本报记者 王思恒

高芳是一位普普通通的“的姐”。作为雷锋车队队员,她用21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充满温暖与善意的故事。

“开出租车,不只是谋生,更是服务他人的平台。”作为雷锋车队队员,高芳的出租车,早已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座移动的“爱心驿站”;而她的公益脚步,也随着车轮的转动,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每到高考季,考点外总有她免费接送考生的身影,为学子们的逐梦之路保驾护航;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她又会带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走出校园,用耐心陪伴为孩子们打开认识世界的新窗口;重阳节来临,她还会免费接送老人,帮老人们解决出行难题。

每当看到受助者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高芳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满足感——这份满足,也成了她坚持公益的动力源泉。

除了在社会公益领域发光发热,回到居住的小区,高芳同样是大家口中“人人都竖大拇指”的社区名人。

在小区里,高芳的出租车常常成了邻居们的“便民车”,且她从没收过一分钱:邻居大叔大婶出门需要坐车,她免费送;邻居家遇到大事小情需要用车,她总是第一时间上前帮忙。小区里的张大妈不会用手机叫出租车,高芳得知后,便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只要知道张大妈有外出需求,她就会免费接送张大妈;遇到自己有事不在家,她也会用手机帮张大妈订好车。久而久之,张大妈把高芳当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人,这份跨越年龄的信任,正是高芳用真心换来的珍贵情谊。

“车厢温情常在,愿为他人开专车。”这是大家对高芳的评价。对此,高芳说:“其实,我就是一位普通‘的姐’,看到身边人需要帮忙,就想着多尽点力。”

前不久的一个上午,高芳在火车站接到一对夫妻,将两人送到戏马台下车后,她整理车厢时发现副驾座位上落下了一个工作证件。

“失主肯定急坏了!”高芳没有丝毫犹豫,一边赶紧打电话向公司报备情况,一边通过证件上预留的单位电话联系到失主的同事,请对方帮忙转达并寻找失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乘客匆匆赶来取回证件表示感谢时,高芳却笑着说:“这些小事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客气。”

无独有偶,今年暑假期间,高芳曾送四位从淮北来徐州乐园游玩的游客,返程途中发现车内遗落了一部手机,她多方联系,最终顺利将手机还给失主,用细心与负责守护了乘客的财物安全。

一次又一次的拾金不昧,不仅守护了乘客的财物安全,更让“高芳”这个名字,成了乘客心中“靠谱”的代名词,也让她的出租车,成为传递温暖的移动空间。

开出租车21年,高芳迎送了无数乘客,却始终坚守着 “守法经营、文明服务”的底线,更用“上车是缘分,下车是朋友”这句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要真诚对待每一位乘客。遇到有困难的乘客,她从不吝啬援手,大家都说她“心热似火”。

而这份“热”,还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公益领域。从2008年开始,高芳就定期到献血点献血,后来还主动加入了干细胞骨髓捐献库,希望能在关键时刻为他人带去生的希望。

从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到邻里信赖的“贴心人”,再到公益路上的坚守者,高芳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满是细水长流的温暖。因为热爱出租车这个职业,她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了行业里的“明星”;因为牢记自己是一名雷锋车队队员,她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助人为乐的精神融入日常。这位善良朴实、热心助人的“的姐”,正用自己的方式,让每一段行驶的路途,都充满了温暖与光亮。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