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0月16日
语音

以墨香为公益“加温”

本报记者 李小委

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徐州街头矗立的“爱心驿站”,成为众多游客和户外工作者点赞的“心暖地标”。在其提供免费充电、饮用水、行李寄存等便捷服务的背后,是一股由社会各界爱心汇聚的暖流。而在这股暖流中,有一道独特的墨香——在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祝培良的带领下,市书协主席团成员挥毫泼墨,为加入“爱心驿站”的商家义写作品,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为公益事业“加温”,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爱是根基”:艺术家的情怀与担当

“‘爱心驿站’不仅为户外工作者和游客提供了便利,更展现了徐州‘有情有义’的城市特质。”今年三月底,由徐州市文明办、共青团徐州市委、徐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徐州市红十字会、徐州市慈善总会共同指导,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六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徐州市青年商会、恩华大药房鼎力支持的“爱心驿站”公益活动启动后,徐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祝培良第一时间表态,要携手主席团成员加入这项公益活动。他坦言:“无论你是书法家、画家,还是其他领域的知名人士,首先得有一颗爱心。”

在祝培良看来,“爱”是包容心、忍耐心,更是一份情怀与温度。“爱不是嘴上说说,而是要发自内心地付诸行动。无论是搞艺术、办企业,还是做媒体宣传,各行各业都不能缺失爱心。”祝培良认为,爱心是社会发展的根基,“人一旦缺失爱心,前行的根基就没了”。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市书协主席团成员的一致支持与认可,大家纷纷表示,艺术与公益的结合,不仅能传递美,更能传递爱,让艺术作品成为连接人心的桥梁。未来将长期支持“爱心驿站”各项公益活动,持续为其注入文化活力,让这份爱恒久绵长。

“光是希望”:公益的传递与恒久

祝培良的公益情怀,从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和细微的行动。在贾汪区担任文联主席的十二年间,他主动帮扶三户困难家庭,每年都会在两个重要节日自掏腰包,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徐州市书法家协会每年会组织数百名书法家组成“书法轻骑兵”小分队,深入村镇、社区、企业、军营、车站、广场、商铺等地,为市民免费书写并赠送春联和“福”字,将国泰民安、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送入千家万户。“这些书法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我们的爱心和希望,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温暖。”

如何让爱心永不熄灭?祝培良用“光”作比:“我希望自己像一根蜡烛,照亮他人。”他特别看重“坚持”的力量:“爱就是恒久的陪伴与付出,一定要持久。”对于“爱心驿站”这类公益活动,他寄予厚望,希望主办方能坚持下去,“要让爱的奉献无私、灿烂,让大家在这份善意中彼此温暖、彼此相爱。”

“薪火相传”:书法教育中的立德树人

祝培良将“爱”的理念也深深融入书协工作和书法教育之中。他介绍,徐州书法爱好者众多,尤其在青少年和老年群体中基础广泛。为此,市书法家协会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实施“朝霞工程”(面向青少年)、“彩霞工程”(面向中青年与大学生)和“晚霞工程”(面向老年人),通过分层推进的方式,实现书法文化普及的全面覆盖。

“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在青少年中发现好苗子,培养他们对书法的兴趣;帮助大中学生提升书写水平与文化修养。”他透露,目前书协各位主席团成员已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并计划深入大中小学及社区开展公益讲座与书法教学活动。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