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田莹莹
“马校长,您帮我看看‘永’字的竖钩怎么写才刚劲有力?”“姐姐,这本彩绘版《小王子》我能借回家看吗?”近日,沛县五段镇四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农家书屋里,墨香交织书香,孩子们的提问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场“翰墨书香·阅见经典”活动,正是五段镇2025年党建“书记项目”深化“两个走进(近)”(群众走进服务阵地、服务走近群众身边)工作的生动缩影——以“群众走进服务阵地、服务走近群众身边”为核心,用“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绘就党群同心基层治理新画卷。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在过去的工作中,五段镇也曾面临一些普遍性问题:部分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场所存在“建而不用、用而不活”的现象;部分干部走访群众不深入,对群众真实需求把握不准,服务与期待之间存在“温差”;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渠道不畅、意愿不强,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如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服务群众的“主阵地”?
“基层治理核心在党,根基在群众。我们必须把‘服务群众’这个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把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五段镇党委书记王亚辉表示。
为破解难题,镇党委将“两个走进(近)”作为核心抓手,构建“书记领航、部门联动、阵地发力、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推动治理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升级。
在五段镇,张庄村、孟庙村依托“歌风小剧场”,每周六晚固定放映公益电影,成为村民文化休闲的好去处;后六段村完善农家书屋功能,制定月度阅读计划,邀请退休教师担任“歌风领读志愿者”,带动村民读书学习;五段社区定期组织爱心理发活动,服务社区老年人;余庄村、三段村开展羽毛球、象棋等文体比赛,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四段村、高庄村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真正把阵地建成群众愿来、爱来、常来的“幸福驿站”。
“阵地不能空转,必须用起来、活起来、暖起来。”已经成为五段镇推动服务优化的共识。各村(社区)严格执行干部坐班值班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常态化、特色化服务,确保各类阵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
五段镇着力构建“需求收集—分析研判—任务落实—效果反馈—持续优化”闭环管理机制。一方面,依托“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全镇划分为42个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党员网格员与1至2名信息员,通过实地走访与线上群组结合,动态掌握民情民意。另一方面,通过“党群连心卡”“党群联系群”“党群关爱制度”等多种渠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末梢循环”。
从老年人需要上门办理养老认证,到双职工家庭希望开设暑托班;从村内灌溉水渠淤塞清理,到路灯损坏影响夜间出行……一件件民生“微实事”通过精准对接与快速响应机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镇”。
围绕群众多元化需求,五段镇整合资源打造“一核多元”活动矩阵。“翰墨书香·阅见经典”每月开展1—2场,志愿者通过情景演绎带孩子阅读经典;书法培训课已吸引500余名青少年参与;定期为老年人开展“健康义诊”和“免费理发”活动,累计服务600余人次;针对留守儿童开设“爱心暑托班”,解决务工家长后顾之忧;组织农技专家开设“田间课堂”,邀请“电商专家”为电商户提供技术指导,助力产业发展;通过举办“农民运动会”“百姓大舞台”、评选“最美家庭”等活动,增进邻里感情,促进和谐稳定。
随着“两个走进(近)”工作机制的深入实施,五段镇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显著增强。张庄村“爱心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人,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村级事务。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通过各类渠道共收集群众需求236件,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治理效能实现突破,群众自发参与环境整治,协助化解纠纷30余起。
“现在干部经常来家里了解情况,办事更方便了,活动也更丰富了。”六段村村民张大爷的感受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下一步,五段镇将继续深化“两个走进(近)”工作机制,在服务精准度、参与广泛度、治理精细度上下功夫,以“两个走进(近)”的实效,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