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子夏)“收割机上的反光标识褪色了,得抓紧换新的了!”10月12日,在铜山区郑集镇前鹿楼村宗世光家中,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吴杰手持检查表,逐项为农机“把脉问诊”。
“这批玉米种子的检疫证明,请务必公示在醒目位置。”在镇农资市场里,农技中心与工商局执法人员正仔细核验货架上的农资信息。
秋收临近,为确保全镇秋季农业生产平稳推进,郑集镇农技中心全面启动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聚焦农机安全、粮食烘干、农资供应三大关键环节,以“铁脚板”深入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筑牢秋收秋种“安全堤”,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为确保检查实效,镇农技中心成立7个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现场诊疗”模式,对全镇125台大中型农机展开“拉网式”排查。从制动系统到防护装置,从驾驶证年审到反光标识粘贴,每一项都严格对标安全规范。发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事故图册,用真实案例讲解无证驾驶、违法载人的危害,并手把手指导农机手检查液压系统、更换机油滤芯。
“烘干塔配电箱的线路要加装阻燃管,灭火器必须放在进料口附近,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在郑西村粮食烘干中心,祝秀丽手持整改清单,逐项核对、检查、拍照、上报。
针对全镇9处粮食烘干场所,检查组细致排查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线路是否老化、消防设施是否完备,并严格核查作业空间是否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对发现的配电箱防护不到位、灭火器摆放不规范等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有任何安全问题,随时打电话。”临走前,工作人员还留下了24小时应急联系卡。
截至目前,郑集镇共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23处,现场整改18处,限期整改5处。
“秋收期间,我们将及时开展‘回头看’,对限期整改问题逐一复查,坚决杜绝农机‘带病上岗’。同时,镇里已上线‘安全生产随手拍’小程序,鼓励村民参与监督,让安全意识在田间地头扎根生长。”郑集镇农技中心主任杜文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