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9月30日
语音
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

从“心”深耕,构建全维度育人体系

本报记者 刘泓雨 通讯员 梁洁

经过十年深耕,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国家级名师、特级教师数量居徐州前列,100%学生掌握两项以上特长,30%学生获省级科创奖项,三年内本科达线率目标剑指85%,获评“徐州市民办学校综合评估优秀”。

从“低进高出”到“家长用脚投票”,这所学校何以突围?答案藏在“从心开始,陪伴学生成长”的核心理念里,藏在“大德育领京师、强智育最京师”的实践里,更藏在“不唯高考,赢得高考”的教育智慧里。

理念铸魂 以初心锚定京师育人坐标

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的独特性,源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京师的初心,就是让每个学生有进步、有转变。

以“从心开始,陪伴学生成长”为核心,学校秉持“放眼未来,追求卓越”校训,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党建引领全过程——党支部书记讲党课、开发《一体化思政案例集》,邀请刘秀祥等励志人物进校园,让思政教育从“课堂”走进“心灵”。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坚守“当仁不让、当风秉烛、当以终始、当之无愧”的理念,拒绝“短视化”,而是坚信“转化一个差生与培养一个清北生同样光荣”;不单一评价学生,而是践行“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京师秉持“把常规做到极致是特色,把特色做成常规是文化”的教育信仰,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坐标。

破局立信

以行动化解民办教育焦虑

“教育性价比如何提升?”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教师“三个不负”准则:不负家长的血汗钱、不负学生的青春年华、不负教师的职业良知,给出“京师为什么赢得信任”的答案。

站定学生立场破信任之困。当家长担心“孩子被忽视”,京师推行“三位导师制”——学业导师补短板、生涯导师明方向、生活导师护成长,实现“一人一策”精准陪伴;当社会质疑“民办重利轻教”,京师用“连续十年高考升学率攀升”证明:教育的本质是“用心”,不是“用利”。

一系列优教举措解性价之忧。学校打造“感动+激情”的德育,让学生在励志演讲、榜样评选中点燃理想;构建“心动+灵动”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提供“爱心+精心”的服务,解决家长“课后托管”“心理焦虑”等深层困惑。

京师用“仁爱+智慧”的教育,不做“低价竞争”,只做“价值升级”,用“长期主义”让“信任”从“家长口碑”变成“社会共识”。

精准定位

以坐标解锁京师成功密码

“高考如何突破?教学质量如何保底?家校如何协同?”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的成功密码,藏在“精准定位、靶向发力”的实践中,让“普通学校”也能走出“不普通”的路。

当很多学校陷入“生源决定论”,京师却葆有“低进高出”的底气。

以“一生一策”精准施教。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学校自主调整教材难度、编制专属练习册、定制联考试卷,避免学生因“听不懂、做不会”丧失信心。

用“多元建模”提质教学质量。为助力每位老师都教好每一堂课,学校组建“名优教师工作坊”,开展“青蓝工程”,构建“教、学、研、训”一体化模式,让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以开放、共济打破“家校壁垒”。“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的‘交响乐’。”在京师,家委会通过竞选产生,不仅参与学校管理,更被赋予“教师考核权”;在“家校矛盾调解”中,家委会成为“桥梁”,让“误解”变成“理解”。定期举办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成长报告会”,都让家长看见孩子的转变、理解学校的用心,形成“家校一体、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在京师,取得的成绩有目可睹——62位教师在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45位教师在市级教学大赛中突围。高考成绩最终也实现了“同类学校质量最好”。

“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冲刺本科的可能。”这是京师对高考的承诺,更是对教育公平的践行。

核心破壁

以力量锻造京师核心竞争力

“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在变革中突围?”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锻造“四大核心力量”——战略、组织、文化、毅力,这是其“逆势增长”的底气所在。

以战略力量明方向之路。京师的战略,是“找准定位、不盲目跟风”。围绕做“大众化的优质教育”和“全维度的育人教育”,锚定“三年内培育5名市级教学名师、六年内建成徐州民办最强教研共同体”的目标,京师力求“每一步都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以组织力量强执行之效。“正确做事,需要完善的体系支撑。”京师构建“分层管理、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每个层级都有“明确职责、清晰流程”;推行“党员先锋岗”“攻坚队”制度,让党员教师在“教学攻坚、育人难题”中带头冲锋。完善的体系,让“战略目标”变成“实际成果”,也让“教育理念”落地为“课堂实践”。

以文化毅力蓄长远之势。“凝聚共识、心甘情愿做事”是京师的文化内核,文化理念的锻造背后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从十年前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区域标杆”,京师用“文化聚心、毅力聚力”,让核心竞争力越积越强。

赋能共生

以生态打造京师亮点看点

不搞“高压管理”,而是让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不搞“封闭校园”,而是让学生“专注学习、快乐成长”。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的“亮点看点”,藏在“师生赋能、多维成长”的生态中,以“大境界、大格局、大胸怀”为办学境界,营造爱的氛围。

文化引领宽松教学生态。京师打造“未来书院”式学习空间,实现“环境育人、技术融人、文化养人”;推行“适中教育、适性教育、适合教育”,让学生的转变看得见、摸得着;更有“无体育,不京师”“有美育,润京师”“爱劳动,更京师”的氛围。这是京师的“育人生态”,更是“教育应有的样子”。

师生双向激活成长内驱力。“AI时代,孩子不能只‘应用知识’,更要‘创造知识’。”京师用“主体唤醒”,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创新能力,让教师在陪伴成长中实现专业增值。在这里,教师在“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中获得成就感,学生在“理想教育”中唤醒责任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从科创赛事获奖到特长掌握率100%,从思政教育一体化到生涯规划个性化,京师用多元实践,让学生“左手执卷、右手触屏、心怀天下”。

从“理念铸魂”到“赋能共生”,京师用“全维度育人体系”,回答了“为什么是京师?”“为什么赢信任?”;用“不唯高考,赢得高考”的智慧,为“民办教育逆袭突围”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本。

徐州京师未来实验学校十年的实践证明:只要从心开始,坚守教育本质,民办学校就能在变化中找机遇、在困局中破茧。

未来,当京师将继续朝着“区域高中增值发展的灯塔校、智能时代学术育人的新高地”迈进,为徐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心”的力量,让“教育点亮生命”的光芒,照亮更多学生的未来之路。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