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9月14日
语音

“钢铁军团”挺进极薄煤层

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自研机器人集群技术助力智能化开采

本报记者 梁梦雨

启动程序,模拟动作轨迹,翻转工位与液压油缸等部件协同联动,顶梁在自动化翻转平台上精准完成90度翻转,随后平稳归位,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这流畅的一幕,正是顶梁自动翻转平台装配体演示动画中的场景。这项技术的背后,是徐矿集团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持续深耕。

近日,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极薄煤层开采工作面智能支护机器人集群装备”,成功入选2025年度江苏省“三首两新”技术产品拟认定名单。这一荣誉不仅彰显了企业在新技术、新装备方面的创新实力,也印证了其在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的坚实步伐。

长期以来,极薄煤层开采因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难题,被行业视为“难啃的硬骨头”。如何用“钢铁军团”代替人工,突破这片“生命禁区”的开采瓶颈?

经过多年钻研与探索,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团队自主研发的“极薄煤层智能支护机器人集群”,为行业痛点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这一新装备实现了多台支护机器人的协同作业,能自动跟随采煤机移动支架,灵活适应极薄煤层不规则的形状和厚度变化,成功突破极薄煤层狭窄空间的限制,为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开采提供了保障。

更“聪明”的是,智能系统可生成煤层的高精度动态模型,实时预测煤层状态变化。系统还构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平台,将工作面的各类信息集成到虚拟模型中。借助5G高速网络,整个机器人集群能够实时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响应。

在此基础上,智能系统还引入集群协同控制理念,结合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能根据传感器采集的实时数据,自动优化每台机器人的位置和姿态控制策略,实现多台机器人之间的高效动态配合,显著提升采矿作业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使用极薄煤层智能支护机器人集群装备协同作业,不仅进一步精简现场作业人员,煤矿支护效率也提升了30%以上,作业周期缩短了20%,事故发生率降低了40%,生产损失和维修成本显著降低。”液压支架室负责人李游介绍,以“极薄煤层智能支护机器人集群”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产品,正成为公司赢得市场的关键。

“我们立足企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转型实际等,在做优做精内部市场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深挖存量市场,开拓海外增量市场,实现了由单一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李游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国产首台(套)装备走向市场,为煤炭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