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8月31日
语音

从历史遗迹到文化地标

——走进人文雅致的“黄楼胜迹”片区

本报记者 王思恒 周翔宇

秋风吹过故黄河,水波倒映着河畔的楼阁。市民三三两两地行走在黄楼公园中,安逸又闲适。

“黄楼胜迹”片区北至黄楼公园,东至解放路,南至夹河街,西至中山南路。该区域北邻黄河,有黄楼、镇河(铁)牛、五省通衢牌坊等建筑,承载着徐州悠久的苏轼文化和治水文化。

走进黄楼公园环境整治工程施工现场,眼前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们各司其职、干劲满满,各项工程均在有序推进。

其中,通道道路相关施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体结构关键环节完工,外墙处理、人行道基础及配套设施安装等工作稳步推进;上盖广场建设同步展开,土方回填、混凝土垫层已完成,脚手架搭设与管线迁改正并行推进。

同时,仿古城墙饰面砖铺贴找补工作有序开展,各类管线安装接近尾声,雨水泵房设备已就位并进入后续配套施工,消防设施相关工程已完成。

此外,黄楼景观绿化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南侧停车场内基础施工已全部完成,工人正围绕配套设施开展后续完善工作,整体工程呈现出高效推进的良好态势。

“为保障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合理调配人力物力,目前各环节进展正按计划推进。”市住建局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黄楼的内在文化价值也通过展览提升改造得以更好地展现。

“此次黄楼展览提升改造围绕黄楼沿革、文脉、价值三大主题,以‘一天’‘一年’‘一千年’为线索,打造了全方位展示苏轼黄楼时期以及徐州历史遗存、千年文脉与精神价值的展陈空间。”市住建局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黄楼的展陈分为三层,每层都有明确且富有深意的主题,层层递进地展现黄楼的文化内涵。其中,一层主题为 “黄楼巍巍,风雨千年”,二层主题为 “黄楼文脉,赓续延绵”,三层主题为 “黄楼遗爱,以民为本”。

记者在黄楼中见到了许多游览的市民,有些人还租赁了自助讲解设备,认真了解黄楼的文化,不时低声讨论,逐步参观。

当文化的传承与环境的焕新逐步落地,这片区域也重新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场所,满是市民惬意生活的景象。

午后的故黄河畔,秋风徐徐。黄楼公园中,有锻炼的老人,有拍照的年轻人,也有玩闹的孩子。在此游玩的张萍指着不远处的“五省通衢”牌坊感慨道:“小时候的夏天,经常和朋友来这边玩,绕着这个大牌坊做游戏,再吹吹河风,很凉快。”

不远处有一张石桌,几位老人正凑在一起下棋。王大爷举着棋子笑着说:“我感觉,黄楼公园的绿化比以前好了,空气更清新,待着更舒服了。夏天有树荫挡太阳,冬天晒着太阳也暖和。有时候孙子来了,我也带他来,我和老伙计们下棋,他在旁边的小广场上和其他孩子玩。”

往河边走,记者见到了几个临河眺望的人,孙先生对记者说:“虽然黄楼公园可能没有云龙山、云龙湖那么有名,但是我还挺喜欢的,你看,它就在苏宁广场不远,有草木,有水波,来这里逛逛,很放松。”

当夕阳洒在黄楼上,照得楼阁璀璨,故黄河的水波泛着微光。这里没有扰人的喧嚣,而是装着市民最真切的日常,每一步闲逛,每一声笑语,都让这份家门口的惬意,成了徐州人日子里最温暖的慰藉。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