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正喜
平安徐州物流园变身“智慧大脑”,让徐州的交通优势直接“变现”;淮海金融服务中心集聚效应显著,超200家金融及总部企业入驻,为城市发展输送“金融活水”;借“苏超”热度,徐州直接把球场变成夜市,10万+客流“跟着苏超逛徐州”……
今年上半年,徐州市服务业增加值达2630.96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1和1.7个百分点。徐州,正以一场现代服务业的“华丽升级”,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塑造发展新优势
作为老工业基地,徐州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以生产性服务业“强链、补链、延链”,让“老底子”焕发“新肌肉”。
作为工程机械“链主”企业,徐工依托行业首创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与供应商实现高效“云对接”,其与华为共建的“全联接工厂”,借助F5G全光网络,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45%,尽显“制造+ 服务”融合优势。
走进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供应链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楼,一面富有科技感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大屏实时监测淮海国际陆港和连云港海港的动态,中欧班列开行、海铁联运进展、班列平台运行等各种物流信息也一目了然。依托陆港联运模式构建的多式联运体系,深度服务制造业融合项目,让徐州企业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徐州坚持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服务业增长的新引擎。江苏淮海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业企业,占园区“四上”企业总量的94%,带动就业万余人;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达341家,实现营收42.19亿元,同比增长26.7%,数字赋能成效显著。
检验检测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更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技术基础。目前,徐州市检验检测中心已形成“2个国家中心、3个国家实验室、9个省中心”的发展格局;加上国检集团徐州公司、徐建工程检测中心等机构,徐州正在加快检验检测行业“集链成群、向高攀升”,打造覆盖多领域、全链条的检验认证服务集群。
文旅体商深度融合
区域协同竞相发展
徐州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聚焦高品质供给引领新需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来文旅消费持续火爆。从“看球赛”延伸到“逛商圈”,从“主城区”辐射到“大县域”,徐州把消费打造成了一场全城联动的“沉浸式体验”。
徐州创新推出“赛事+文旅”模式,借力“苏超”IP打造“跟着苏超游徐州”“足球夜市”等活动,最大化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今年1至6月,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3212.37万人次,实现游客消费102.85亿元,文旅经济活力十足。
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丰县服务业开票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市第一;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1、第2位。
主城区核心引领作用同样凸显。鼓楼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招引茶颜悦色、lululemon等首店58家;云龙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主城区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市第一;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服务业投资增速全市第一,中欧班列已开行219列,完成全年任务一半,开放型经济活力凸显。
(下转02版)
(上接01版)
资金活水精准滴灌
楼宇园区提质增效
当前,徐州正聚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速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朝着万亿城市迈进,比任何时期都更需要金融“活水”的加持。而“金融聚在‘楼’里,产业长在‘楼’上”,正是徐州把高楼都变为垂直的“增长极”的关键思路。
8月26日,南京银行与徐州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服务实体经济、科技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深度融入徐州发展大局,助力赋能徐州建设辐射周边的金融增长极。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人民币贷款新增1264.49亿元,同比增长21.4%。45家银行总资产达1.57万亿元,规模居全省第7位。金融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淮海金融服务中心累计签约入驻金融类和总部型企业209家,成为金融赋能的重要载体。
徐州主城区把楼宇作为“垂直产业园”,通过“一楼一策”激活存量空间。今年以来,全市楼宇经济加速向“产服融合”转型。主城区已成功培育出税收超亿元楼宇6座、5000万元楼宇10座、千万元楼宇47座。淮海金融大厦A9、地铁大厦等50余家楼宇入驻率超90%。
其中,泉山区重点楼宇上半年完成税收10.3亿元、同比增长56%,楼宇已从“物理空间”升级为“经济增长极”;泉山珠山数字经济产业园累计实现营收6452.46万元、同比增长79.2%,园区经济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现代物流“通天下”、科技创新“浓度高”、商贸金融“活力足”、文旅消费“火出圈”——徐州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正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数字化浪潮,辐射更广泛区域。未来,随着服务业进一步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徐州必将以更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成为长三角北翼最具活力的区域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