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洪涛
省道270与省道250的交会处,有一座活力四射的小镇——邳州市陈楼镇正悄然崛起。这个紧邻城区的“潜力股”,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产业强镇、增收富民,产城融合、三产联动”为笔墨,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精彩篇章。
强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产业兴,则乡村兴。陈楼镇将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积极对接邳州经济开发区和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产业延伸的“黄金走廊”,重点引进专精特新“小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陈楼工业园,机器轰鸣声正奏响发展最强音。去年8月签约落户陈楼工业园的卓美科技,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已经拔地而起,投资4000万元购置的3条钢结构生产线正整装待发,投产后年产钢结构达3万吨。
4月27日,卓美科技施工现场,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进度。“我们已经购置自动喷涂机、全自动切割机、机器人等设备46台(套),6月中下旬试生产,全面投产后预计年开票7000万元,带动50多名乡亲在家门口就业。”徐州世纪卓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召军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卓美科技是邳州市重大招引项目,陈楼镇以“腾笼换鸟”的智慧,成功盘活“僵尸企业”,让75亩“沉睡”土地重焕生机,多个优质项目正在洽谈准备入驻,进一步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如今,陈楼镇正集中力量抓好项目建设全链条推进、全过程提速,跑出项目招引“加速度”,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开启产业发展“新征程”,让陈楼这片热土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安家落户”,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
重招商:打造产业生态“强磁场”
招商引资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陈楼镇以“链式思维”推动招商引资,成立专业招商局,绘制产业图谱,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创新资源密集区,力争在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
泽兰新材料项目是一家中西医一次性器械生产企业,去年10月正式签约进驻陈楼镇工业园,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盘活原徐州恒源木业有限公司厂房1.1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产。
4月27日上午,泽兰新材料公司的拉丝车间内,170台机器正“火力全开”,一根根钢丝经过拉丝、调直、切丝等工序,变身一根根头发丝粗细的针灸用针,即将从这里发往全国。
“目前投产的是一期项目,二期还将购置240套生产设备,新上中西医一次性器械生产线2条,年产中西医一次性器械10万套,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400万元,带动约100人就业。”徐州泽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长谢浩的话语中充满希望。
泽兰新材料的产品,仅是中西医一次性器械的一部分,陈楼镇强化链式招引思维,围绕泽兰新材料的配套企业,活用共享标房、以商招商、乡贤招商等模式进行项目招引。目前,8个在手项目信息如同8颗“金种子”,在专职招商人员的培育下,即将在这片沃土上孕育发芽。
促转型:数字赋能点燃“新引擎”
陈楼镇工业园始建于2003年,是邳州市最早的工业园区之一,2024年工业开票实现16亿元,同比增长14%。为了进一步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陈楼镇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扎实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江苏利源包装有限公司就是转型成功的范例。走进利源包装的工厂大门,三辆叉车正轮流着给货车集装箱“喂食”。“我们都是订单式生产,产品主要发往东南亚地区,正在装的这些货价值30多万元。”总经理张士明介绍。
利源包装是生产集装袋、吨袋、太空袋等专业包装袋的大型厂家,去年投资1000万元进行设备升级,新上了微电脑控制的全套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从拉丝、织带、织布、缝制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年产各种规格集装袋200多万条。
织布车间内机器轰鸣,3台大型织布机正高速运转,3名工人通过电脑监控机器运行情况,另有3名工人在车间巡查,随时处置突发情况。“缝纫车间有200多台机器,全部生产就需要200多名工人,这里一台机器的产量,能供他们50台机器加工,而且只需要2至3名工人就够了。”织布工顾艳说。
今年以来,陈楼镇进一步细化分析镇内企业产品类型、产业定位、销售方向,主动融入全市产业链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深挖潜力,打造电商基地、发展互联网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融合。数字赋能、融合发展,已经成为陈楼镇创新驱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站在新起点,陈楼镇将紧扣‘产业振兴、产城融合’主线,以更高标准融入主城区发展,以更大担当、更足干劲、更实举措,为邳州争当县域标杆贡献陈楼力量!”陈楼镇党委书记刘美荣的话语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