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永康
在丰县凤城街道刘李三村,一座座食用菌大棚连绵成片,空气中弥漫着菌类特有的香气。刘李三村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更是一个以党建引领、产业创新、人才驱动为核心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从传统黑木耳种植到羊肚菌、草菇等多菌类“立体化”发展,从手工作坊到自动化菌包生产线,从田间地头到电商直播间,刘李三村用一朵朵小菌菇带领村民致富,更以实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支部强了,村民的心就齐了。”刘李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涛感慨道。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为核心,将分散的种植户集中管理,统一技术培训、菌包供应和销售服务,破解了传统农业“规模小、风险高”的难题。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支持种植专业户引进菌包自动化生产线,使生产效率提升数十倍,日产量达15万袋,辐射带动周边行政村发展食用菌产业。
为提升村民技能,王涛多次邀请农业专家进村授课,从菌种筛选、温湿度控制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传授技术。95后“新农人”邱婉静今年返乡归来,种植毛木耳15万袋,她直言:“是村党支部的系统培训,让我有了投资种木耳的勇气,王书记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在刘李三村的电商打包区,工人们正将黑木耳、羊肚菌装箱发往全国。村招商引资来的电商直播团队不仅拓宽了销路,更通过直播带货提升品牌附加值。“在党支部协商后,我化身为主播推荐农产品,粉丝买得更放心!”王涛表示在化身“带货书记”后,产品销量显著提升,当前在全网各平台的日销量能已超两万单。
站在新起点,刘李三村的目光已投向更远方。今年,村计划投资建设集仓储、物流、冷库、交易于一体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并搭建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产销无缝对接。“未来,收购商可以直接在平台下单,农户也能实时掌握行情。”王涛透露,该项目将整合凤城街道的食用菌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同时,刘李三村还将依托食用菌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等多元化产业,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此外,村里还将深化品牌建设,以“刘李三”商标统一对外形象,发展菌菇加工产业,同时带动丰县及周边地区其他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共同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王涛信心满满:“我们要让‘刘李三’走向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