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4月14日
语音
2025年江苏省风筝挑战赛在大龙湖畔成功举办

做好“生态+”文体旅商融合大文章

本报记者 张焕钰

“去有风的地方”。4月11日,徐州大龙湖畔万人齐聚。

2025年江苏省风筝挑战赛在这里成功举办,全省19支队伍111名风筝运动员,以线为笔,以天作布,在徐州的天幕上绘就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图画。

赛事由江苏省体育总会指导,江苏省风筝协会、徐州市体育局、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云龙区人民政府、徐州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大龙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云龙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徐报集团汉风城市融媒中心、云龙区文化馆共同承办,李渡酒业全程冠名支持,徐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玫瑰金街提供鼎力协助,大惠企业南京大牌档餐饮支持,还有农夫山泉、苏州银行、腾势汽车、招商花园城的大力支持。

赛事共设龙串类、板鹞类、软体类、盘鹰类、双人双线运动风筝、夜光龙串类等15个项目,经过一天半的角逐,共产生冠亚季军36人。徐州3支队伍参赛并斩获8个项目冠军,成为夺冠最多的城市。

赛事设裁判17人,其中国家级裁判8人、一级裁判8人。在得知极端天气变化的第一时间,组委会和裁判们及时讨论研究,调整比赛形式和比赛顺序,将12日的比赛更改为室内工艺评比,保障了赛事圆满顺利、公平公正地举行。

一线牵千年:非遗技艺的当代腾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放风筝是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纸鸢”便是它的古称。

“这次比赛,设置了较多的传统项。”国家级裁判、赛事技术代表徐文龙在赛场巡视时介绍,其中,属龙串风筝和板鹞风筝最引人关注。

南通代表队携国家级非遗板鹞风筝登场,其声学设计融合高、中、低音阶,风筝升空时奏响悠扬的“空中交响乐”,顺利取得板鹞类风筝竞赛第一名。

而徐州风协队的88米巨龙,凌空盘旋,尽显千年文化底蕴,夺得龙串类风筝竞赛第一名。

连云港队则以“孙悟空”风筝呼应《西游记》经典IP。

“传统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正在被注入科技基因,使得非遗焕发新生。”徐文龙指向空中介绍,徐州大龙湖队70米长的“三眼恐龙虾”软体风筝,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仅凭3级风力便能稳定悬停;挂类软体风筝只需一个领航即可串联起多个不同造型的巨型挂件风筝;四线运动风筝“双人芭蕾”通过四条拉线控制,使得两个风筝同时翻滚、垂降、突停、悬空,放出了无人机的感觉。

多年来,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深耕非遗文化传承,打造“江苏省最美风筝放飞基地”,通过举办风筝赛事、风筝文化推广活动等方式让千年技艺在湖畔沃土传承。其间既保留了传统风筝扎制的非遗本真,又通过创意互动赋予文化新表达,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光彩。

如今,风筝已成为徐州对外交流的文化信笺,既守护着城市的文化根脉,更以非遗传承的生动实践,持续为历史文化名城注入新活力。

一赛汇百业:天空经济丰富消费业态

当非遗技艺在云端绽放,地上的消费热情也被激发。环湖路上“湖畔有好市”热闹开“集”,超50家展位一字排开,延伸百余米。不仅非遗艺术品琳琅满目,传统糕点、时兴饮品、特色小吃等更是一路飘香。

“市集上的用餐体验很惬意。”常州游客张叠瑶一家人边观赛边品尝着美食。

“过去追着赛事跑,现在跟着产业走。”无人机飞手张录松操控设备,正为风筝赛拍摄空中视角,他的团队同时承接夜光风筝编程表演,当天正在现场寻找将无人机灯光秀与非遗结合的切入点。

“湖边就有康得思、绿地皇冠假日、绿地铂瑞3家高端度假酒店,附近还有亚朵、全季等多家连锁酒店,选择空间很多。”来自连云港的郑先生打算带孩子看完风筝赛,就近找个酒店住下。还有游客咨询附近是否有大型购物广场或美食商圈,吃住行等需求将“观赛流量”悄然转化为“消费增量”。

一城守青绿:生态底色托举民生福祉

消费热潮的背后,离不开大龙湖得天独厚的生态基底。

徐州大龙湖旅游度假区既是风筝竞技场,更是城市生态会客厅。81.49%植被覆盖率、2.5平方公里水域、7.3万平方米进口草种大草坪,年均接待游客超330万人次,正是生态优势托起了文旅繁荣。

“羡慕”成为本次赛事裁判和运动员嘴里的高频词。

“全国少有城市能在核心区拥有如此优质的场地,徐州的生态优势太显著了。”第4次来徐州担任风筝赛裁判的徐文龙,经常给身边人推荐徐州大龙湖旅游度假区。

生态红利惠及着民生。湖畔时常有“风筝主题”自然课堂,孩子们或是在市集上DIY制作简易风筝,或是坐在木栈道边勾画天空。7.8公里“蓝丝带”健身步道上,运动达人的身影在林间穿梭。徐州的风筝运动员几乎每天都会来此进行放飞训练。72岁市民周金贵每天来此散步,他说:“春天最有趣味,不仅可以看山观湖,品赏花海,抬头就是‘风筝博物馆’。”

风筝为媒,赛事搭台。“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底色与“非遗传承”的人文亮色交相辉映,赛事经济成为串起绿色生态、文化传承与文旅升级的纽带。

“以绿兴旅、以文铸魂、以体促动、以商增效”,大龙湖旅游度假区将自然优势转化为“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见证着徐州以生态赋能赛事、以赛事反哺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风筝线收拢,历史与未来的对话仍在延续——那些扎根文化的坚守、联动产业的巧思、守护生态的远见,正如同风筝的龙骨,撑起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翅膀。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