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梦雨 通讯员 童莉
今年“双11”期间,我市快递行业再度迎来业务高峰。据统计,10月20日至11月16日,徐州邮政累计处理邮件超4000万件,日均处理量突破150万件,单日最高处理量同比大幅增长,创年度新高。其中,11月15日当天,邮件处理量是去年同期的1.37倍,投递量是去年同期的1.18倍,实现业务量、运转速度与服务质量的协同提升。
作为区域重要物流枢纽,徐州邮政以数智转型为支撑,以协同管控为抓手,全力保障快递物流平稳运转,用高效服务回应市民“双11”消费热情。
为应对业务量激增挑战,徐州邮政通过进出口业务高效协同筑牢物流保障。“出口车间开通多条一干、二干邮路,进口车间同步布局一干邮路及省内互寄邮路,构建起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运输网络,高效承接区域内邮件中转配送需求。”生产主管黄玉柱介绍。针对“双11”业务高峰特点,徐州邮政还实行科学错峰作业模式,通过合理划分进出口车间作业时段,实现全时段无间断高效运转。
针对华为等电子产品及大闸蟹等特殊邮件,徐州邮政量身定制“单独交接、专区处理、优先发运”的保障方案,安排专人全程跟进邮件流转,确保重点邮件安全准时送达。此举既保障了高端产品运输安全,也助力地方特色农产品更好“走出徐州、走向全国”。
走进徐州邮区中心生产车间,摆轮矩阵、高速分拣机等数智化设备正高速运转,勾勒出“双11”物流保障的“科技图景”。皮带传输线上的30多个扫描棚,均配置多相机协同采集、图像识别处理双系统,能实现包裹信息无死角提取,解码结果实时反馈至分拣系统,确保包裹精准送达对应发车路向端。
“我们早部署、早备战,混合作业与分时作业模式双管齐下,再加上智能系统支撑,进出口设备30分钟即可完成模式切换,全程无需大量人工干预,确保生产‘零中断’。”徐州邮区中心生产车间主任张存孝对记者说。作为全省率先引进翻板机卸车技术的单位,徐州邮政成功破解传统小件集包用工多、耗时久、差错率高的难题,采用“大件摆轮矩阵分拣+小件自动化集包”的分级作业模式,其中小件分拣机处理量峰值可达每小时3.3万件,提升了分拣效率。
数字化看板前,出口车间主任丁云彬紧盯实时数据动态调控:“通过数据实时反馈,我们能动态调控作业分工,人均日处理效率显著提升,人力配置更科学高效。”分拣机上的AI智能摄像头,则实现装卸环节全流程追溯,邮件破损、丢失风险显著降低,操作规范和邮件安全更有保障。“以前旺季分拣手忙脚乱,现在有了智能系统,包裹‘跑’得又快又准,我们干活轻松多了,效率还翻了番!”车间管控朱强笑着说。
科技赋能正成为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进口车间的“人机合一”设备管理系统,将业务系统与机器数据深度融合,通过动画演示、颜色标识实时反馈卸车、分拣、供包、装车全流程指标,实现从“现场盯防”向“AI智控”的转型,不仅让进口矩阵效率与小件机效率大幅提升,还显著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
为进一步保障“双 11”物流顺畅,徐州邮政还联动周边分公司召开旺季专项沟通会,制定优化运输路线、均衡邮件入网等协同计划,通过强化网业联动动态调配资源,同时完善操作流程,建立三方协同维保体系,加强安全培训,确保设备24小时稳定运行,实现“人休机不休”。
下一步,徐州邮政将持续深耕数智化升级,践行精细化管控理念,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安全、高效、稳定的区域寄递枢纽,为徐州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服务保障注入更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