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05日
语音
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

把“小香包”变成村民致富“金荷包”

文/本报记者 张雷

图/本报记者 刘冰

秋日暖阳下,我来到马庄香包新厂房,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确保安全无虞,同时审视着内部的装修情况。这里承载着我们对马庄香包未来发展的期待。“预计明年1月份建成,2月份投产。”我转身对记者说,“到时候,我们马庄香包每年能带来3000万元的收入,还能新增加200多人就业。”

来到马庄村香包文化大院,记者翻开采访本,我讲述了马庄香包如何从“小香包”做成“大产业”的创业故事。

2018年成立的香包专业合作社,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发展艰难。

2019年,我主动站出来,对村“两委”和村民立下“军令状”,誓要带领马庄香包走出困境。

2020年是马庄香包的转折点。那年,我时常感到胸闷心慌,医生建议静养,但大伙儿刚看到希望——我们与大学合作调整中药配方,成立金马中药研究院,并选绣娘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脱产学习。为了不耽误工作,我还没完全康复就又投入到工作中。

经过一系列改革,马庄香包逐渐走上正轨。2022年,我们的香包销量突破了40万个。

2023年,我开始关注直播带货。刚开始,我连镜头都不敢看,说话也结结巴巴。但我告诉自己,不会就学,不行就试,错了再改。从学习直播技巧到向大学老师请教,再到邀请杭州的直播团队来村里开设课程,我们一步步摸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我们的第一场爆单直播让我至今难忘。那场直播中,我举着“真棒”系列香包,30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全场销售额30多万元。2023年,马庄香包的销售额突破千万元,马庄村口贴出喜报。

随着马庄香包的畅销,贾汪区各地纷纷进军香包产业,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家门口的就业问题。我们还邀请残疾人学习香包制作技艺,让他们年收入上万元,和大家一起奔小康。

2024年,马庄香包迎来了新的机遇。我们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以“线上+线下”方式,推动香包产业“出圈”,开出“香包致富车”,走上乡村振兴路。当年销售额1400余万元,带动本村400余人就业增收。

今年,马庄香包借势“苏超”,1—9月香包全渠道销售额达1442万元,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合作推出的“苏超”主题足球香包销售供不应求。我们正在赶制的“蒙超”足球香包,上面印有十二个盟市的代表队名称,在当地很受欢迎,现在已有订单200多份。

未来,马庄香包要走向国际市场,进行规模化生产,与百姓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吃穿住游娱购等各个方面融入香包元素。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发更多功能性香包,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马庄香包“香”飘全球。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