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05日
语音

一刻钟搞定生活大小事!

文/本报记者 吴云

图/本报记者 吴国乐

“一份冬瓜蛋饺、一个肉丸子,再加个馒头和一碗鸡蛋汤。”11月3日中午,鼓楼区畔苑小区的赵女士熟门熟路地走进对面铜沛街道的长者食堂,不一会儿就端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一个人在家懒得开火,这儿步行几分钟就到,实惠又对胃口,小区里不少老街坊都爱来。”她边吃边说,眼角带着满足的笑意。

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解决多少生活难题?在鼓楼区的社区里,答案藏在热气腾腾的食堂里、针线翻飞的小店中、货品齐全的超市内———社区食堂、生鲜商超、健身场馆、图书室等配套设施星罗棋布,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搞定”柴米油盐与衣食住行。

11月2日上午,千禧龙小区居民刘女士攥着孩子磨坏拉链的校服,径直走向小区北侧的车棚。这里“藏”着一间便民缝纫店,正是她的“救急好去处”。“孩子天天穿校服,拉链崩开、扣子脱落都是常事,以前要跑几条街找维修点,现在下楼两分钟就能解决。”刘女士笑着说,店主是熟络的邻居,有时她忙不过来,让孩子自己送过去也特别放心。

守着缝纫摊的陈吉完,是车棚的管理员,这门“副业”让她的生活多了份奔头。“利用车棚的空余空间摆个小摊,帮邻居修修拉链、裁裁裤脚,既能方便大家,自己每个月也能多一笔稳定收入,挺踏实的。”她手里的针线穿梭不停,缝补的不仅是衣物,更是邻里间的暖意。

生活中的小难题,在“一刻钟”半径内总能找到解法。西阁街农贸市场附近,科信家电维修店门庭若市。“多亏社区帮忙找了这个好门面,既能撑起自家生计,又能给街坊们解决生活小难题。”店主尹建伟擦了擦手上的油污介绍,小到电饭煲换零件,大到空调上门检修,只要居民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最远不过15分钟路程,保准不耽误事。”

所谓“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核心服务对象,以步行15分钟为半径,集基本消费与品质服务于一体的多业态社区商圈。在凯旋门社区入口,一张“15分钟生活圈”示意图格外醒目,佳和养老服务中心、金超生活超市、西阁街农贸市场、铜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九龙湖公园等场所一目了然,构成了居民的“幸福坐标”。

“我们社区服务着1万多名居民,便民生活圈既要‘管饱’物质需求,更要‘喂足’精神需求。”凯旋门社区党委书记程庆介绍,社区图书室藏有1500多册图书,文体活动室常年开放,最近社区还在打造青少年心理社工站,为辖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幸福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下楼就能买到的新鲜蔬菜,是随时可去的文化空间,是无需奔波就能办妥的生活小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就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出战略部署。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到文化生活的文艺范,鼓楼区正将居民的“需求清单”逐一转化为“满意清单”,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圈”。鼓楼区商务局副局长刘拥军表示:“我们将按计划稳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持续提升便民生活圈的智慧化、品质化、便利化水平,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让‘圈’内人的幸福感不断升级。”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