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1月21日
语音

用科技为果蔬“供暖”

新沂农技人员一线解锁防寒 “硬招式”

本报讯(记者 蔡思祥 通讯员 王冉冉 曹顺)近日,寒潮天气一直影响江苏北部地区,对正处于关键管理期的设施农业构成严峻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低温对果蔬生产的影响,新沂市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通过全面走访与精准指导,助力种植户筑牢防寒抗冻的“温暖屏障”。

11月17日,室外寒意袭人,但在棋盘镇一处蓝莓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内,却是一派温暖如春的景象。与室外低温形成鲜明对比,工人们正忙碌地检查保温设施,确保其运行正常。

基地负责人王伟庭介绍了他们的应对措施:“针对这次寒潮,我们提前做了多项准备。现在大棚四周已经全部悬挂了加厚保温棉被,内部的保温板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同时,我们根据棚内的温度传感器,实时调整大棚膜的开闭以及棉被的收放,确保棚内温度稳定,满足蓝莓生长需求。”

当前正值蓝莓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其对低温尤为敏感。据农技专家介绍,蓝莓的花芽在秋冬季节开始分化,此阶段是决定来年产量的关键期。若棚内温度持续低于5摄氏度,将影响其根系活力与花芽正常发育;当棚内温度降至零下3摄氏度以下时,嫩枝与花芽将面临冻害风险,可能导致严重减产。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果树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葛春峰解释了该基地采用的保温技术:“这个蓝莓基地采用的是冬暖式保温大棚,白天可以充分吸收太阳光,到了下午3点左右放下大棚的棉被来保持棚内温度。此外,我们还采用夹心保温建造大棚的保温墙,比传统大棚更加耐寒。即使在冬天最冷的夜里,棚内温度也能维持在8到10摄氏度。天气晴好时,白天最高温度可达25摄氏度以上;阴雨天气下,白天最高温度也能达到十几摄氏度。”

据悉,新沂市常年果蔬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200万吨,是苏北地区重要的果蔬种植基地。面对此次降温,当地农业部门已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了15支技术小分队,分赴各镇村开展实地指导,因地制宜落实抗灾防冻、保温防病措施。

除了帮助种植户落实各项保温措施外,农技人员还提醒农户注意白天时段的适时通风,以调节棚内湿度,有效预防病害发生。目前,在“技术指导先行、农户主体应对、应急措施兜底”的立体防寒网络下,当地各类果蔬大棚的防寒措施已全面落实到位,为冬季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