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佩剑 通讯员 王结
9月30日,走进睢宁县凌城镇前刘村南朱组,青灰色的养殖棚掩映在农田间,与周边的庄稼地形成别样景致。刚到养殖棚门口,何阿峰就迎了上来,“里面没异味,您放心进。”跟着他往里走,一排排养殖箱整齐码放,他不时抬手示意,引着记者查看不同区域:“这边养的是杜比亚蟑螂,那边是面包虫,最里面还有小白鼠养殖区。”何阿峰的脚步轻快,介绍起养殖品类时条理分明。
“咱们这养殖棚看着干净又规整,异宠养殖对环境把控是不是特别严格?”
“其实没那么复杂。”何阿峰直起身,指了指墙上的温湿度计,“现在天气不冷,排风扇不用常开,这类异宠不像想象中娇贵,不用恒湿恒温,单这一项就省了不少成本。”他随手拿起箱边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日喂食量和虫体生长数据,“每天早晚各看一次,确保它们长得好。”
谁能想到,这个学计算机出身的小伙子,会一头扎进异宠养殖行业。2019 年从河南工业大学毕业后,刚二十出头的何阿峰进入一家直播公司做运营,朝九晚五的工作虽稳定,却总觉得少了点激情。
“那时候下班没事就养爬宠,买饲料时发现价格特别高,心里就琢磨,我能不能自己卖饲料?”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芽。凭借做运营积累的电商经验,他试着开了家网店,找别人代发货赚差价,“没想到产品转化率特别高,利润也比预期好,而且买的人都是精准客户”。
尝到甜头的何阿峰,干脆请了一周假,专程跑到内蒙古包头的养殖场考察。
“看到人家规模化养殖的模式,我就下定决心辞职干这行,毕竟我还年轻,就想拼一把自己喜欢的事。”
“当时刚毕业没存款,家人会不会担心你创业风险太大?”跟着何阿峰走到小白鼠养殖区,见他熟练地检查净水器,记者追问。
“家里人一开始特别反对我干这行。”何阿峰说,“父母和两个姐姐都觉得,我放着好好的白领工作不干,回村里养虫子,不是正经营生。”他顿了顿说,“还好母亲心里疼我,偷偷凑了5万元给我当启动资金,不然我这创业路都没法起步。”
2020年,何阿峰在村里租了个50平方米的小棚子,从搭建养殖棚到喂食、打包、客服,所有活儿都自己扛,未婚妻翟颖颖也主动过来帮忙。如今5年过去了,当初的50平方米小棚子,已发展成4个总面积1500平方米的养殖场,还注册了睢宁兴丰生态家庭农场和徐州盈丰饲料有限公司。
走进该公司饲料加工间,机器运转的声音里,何阿峰拿起一袋颗粒饲料介绍:“小白鼠吃的这个,原材料是玉米、豆粕、鱼粉和骨粉,自己生产一吨能比买现成的省800元左右。”
现在养殖场每天能出500斤面包虫,一季度产8000斤杜比亚蟑螂,现有2万多只小白鼠,每个月还能繁殖5万只。
“这些虫子和小白鼠的粪便也都是宝。”最后,何阿峰带着记者来到废料储存区,“杜比亚蟑螂、面包虫、大麦虫的粪便能回收做鱼饲料和有机肥,小白鼠的粪便和垫材卖给了生物质颗粒厂,基本实现零污染。”
在带动乡村就业增收上,何阿峰的养殖场还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子。“杜比亚蟑螂白天不用喂,晚上喂一次就行;小白鼠早晨8点投一次颗粒料,能吃一天,不影响正常上班。”他把这套省心的养殖模式分享出去,带动凌城镇凌闸村、民主村等周边村的农户发展“一村一户”养殖,参与的农户平均每月能出售2000斤杜比亚蟑螂。
不仅如此,养殖场还提供了打包、客服等岗位,“打包工一个月3500元,客服4000元,村里一些不便外出务工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安稳挣钱。”何阿峰说。
“既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能帮到乡亲们,我觉得特别有意义。”何阿峰说,接下来他将继续优化繁育技术,拓展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