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10月09日
语音

网聚“新”力 e起助农

徐州市“好网民讲好故事”分享会经开区专场活动举行

本报记者 朱二俊

9月29日,由徐州市委网信办、徐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主办,徐州经开区宣传部、徐州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承办的徐州市“好网民讲好故事”分享会(经开区专场)暨“徐庄味道”公益助农活动在徐庄镇举行。徐州市委网信办、徐州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经开区部分职能部门、各镇(街)以及网络达人代表共100余人参加活动。

现场有三好: 好网民、好故事、好收成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数字技术正成为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力量。此次活动以“网聚‘新’力,e起助农”为主题,现场不仅有精彩纷呈的表演烘托氛围,还同步设置“徐庄味道”助农直播、产品展区、红薯采收等多元环节,从“线上引流”到“线下体验”多维度搭建产销对接桥梁,让优质农货直达消费者。

活动中,两位“好网民”代表的分享尤为动人,生动诠释了互联网赋能乡村的实干力量。徐州极客农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超,结合自身深耕“田间地头+直播网络”的经历,讲述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半径,让经开农产品搭上“数字快车”;铜山区李琳手机店经营者李琳,则分享了他帮助农村长者跨越“数字鸿沟”的故事,不仅教会老人使用智能设备,更搭起他们与数字时代的“连心桥”,让乡村老人也能共享科技便利。

徐庄镇重埠村党支部书记赵辉也分享了这些年来的“红薯增收记”,让现场人员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实在分量”。摸土地禀赋、引适宜薯种,带村民学科学种植,探深加工、拓销路,将普通红薯酿成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把村子当自家、把村民当家人”的朴实初心,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赋能有三招:

强宣传、兴数字、振乡村

今年以来,徐州经开区以“宣传赋能”为笔,以“互联网+”为墨,在田野间绘就一幅充满活力的新图景。摒弃 “等靠要”的传统思维,徐州经开区把数字技术的“金钥匙”插进乡村沃土,用一系列实打实的举措,打开了农产品上行、乡村发展的新空间。

“党员直播团”是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先锋队”。他们脱下“正装”换上“便服”,走进田间地头,来到直播间,既是政策的“传声筒”,也是农产品的“推销员”。从讲解种植技术到演示产品吃法,从分享乡村故事到回应网友关切,“党员直播团”的成员们用接地气的表达、有温度的互动,让消费者看到农产品背后的品质与诚意,也让“土疙瘩”里的宝贝有了走向大市场的底气。

“徐庄味道”直播间则是乡村好物的“专属展台”。没有华丽的布景,却有新鲜采摘的蔬果、手工制作的干货;没有专业的网红话术,却有农户朴实的介绍、产品真实的质感。这个直播间不搞“花架子”,只做“实在事”,把“徐庄味道”从田间地头直连百姓餐桌,让“家乡味”变成“畅销品”,也让更多人通过屏幕认识徐庄、爱上徐庄。

与此同时,徐州经开区用心孵化 “网红新农人”,让本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通过培训短视频拍摄、传授直播带货技巧,手把手教农户玩转数字工具,不少农民从“会种地”变成“会卖货”,从“庄稼汉”变身“新农人”。他们带着对土地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怀,在网络上为农产品“代言”,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徐州经开区,数字浪潮正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把宣传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更多人成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文明的践行者。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