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9月30日
语音
睢宁县官山镇

移风易俗破陋习 乡村遍开 “文明花”

本报记者 武佩剑

“以前办丧事,又请唢呐班,又找‘哭丧人’,费钱又累人。现在大家观念都变了,孝顺是老人在的时候多关心、多陪伴。”睢宁县官山镇荆山村村民王大爷说。

近年来,官山镇围绕厚养薄葬、文明婚俗、乡风文明等重点任务,通过文艺宣传、志愿服务、积分激励等举措,让陈规陋习“退场”,文明新风“扎根”,在乡野间绘就出一幅“民风淳、邻里和、乡村美”的新画卷。

为让移风易俗“活”起来,官山镇摒弃单向说教,用群众语言讲好文明故事。该镇文化站联合专业文艺团体与本土文化能人,把移风易俗政策、文明理念编成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进乡村”“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汇演”,今年以来,已在16个村(社区)演出20余场。

“天价彩礼是负担,厚养薄葬才是贤……”快板《新风赞》里的唱词朗朗上口,一开演就说到了村民心坎里;小品《天价彩礼要不得》以村民身边事为素材,还原了“为凑彩礼愁眉不展,最终明白爱情比排场重要”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反思攀比陋习。

“看完小品《天价彩礼要不得》,我劝说家人简办婚礼,只办了5桌家宴,省下的钱当创业的启动资金,父母、爱人都表示支持。”联合村村民徐柯说。

移风易俗既要“宣”,更要“帮”,还要“管”。官山镇组建25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从协助整理丧葬手续,到协调简化仪式流程,全程帮办、贴心服务。同时,组织召开唢呐喇叭班座谈会,引导从业者签订《文明从业承诺书》,明确倡导自觉抵制“买哭卖哭”服务,鼓励大家编排弘扬孝道、传递文明的曲目。

“文艺宣传打通了‘知’的环节,可要让‘不攀比、简办事’真正落地,还得靠白纸黑字的规矩来约束。”官山镇民政办仝坤鹏介绍,镇里成立专项指导组,指导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出符合本地情况的《红白事简办公约》。

在各村(社区)的公约里,都明确“喜事新办不攀比,丧事简办要提倡”,龙山社区还特别提出“丧事不雇职业‘哭丧人’”……龙山社区村民彭成好说:“以前办红白事比阔气,随礼动辄几百上千元,一年人情开销就得好几万元。现在共同约定这些规矩,没有了攀比,既省钱又省心。”

在官山镇岳店社区,积分制让移风易俗有了“新动力”。社区制定了清晰的积分规则,参加环境整治志愿服务一次得1分,家庭卫生评比获评“优秀”一次得2分等,村民可凭“文明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我每周都去陪独居的张奶奶聊聊天,帮她做家务,还经常参加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这几个月攒了20多分,刚兑换了一袋大米和一盒牙膏。”社区居民王艳鸿拿着兑换的物品,笑得合不拢嘴,“这积分不光是给实惠,更是对咱做好事的认可,现在社区里主动参与文明建设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的岳店社区,垃圾少了、环境美了,邻里互相帮忙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睢宁县官山镇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肖童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创新移风易俗宣传形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服务,把文明理念融入更多本土文化活动,继续拓展积分制覆盖范围,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让文明新风持续浸润乡野。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