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武佩剑
走进位于睢宁县桃园镇苏河工业园区的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明亮的灯光下没有传统塑制品加工的杂乱忙碌,取而代之的是40条自动化注塑生产线的有序运转。刀叉勺等产品经注塑成型后,快速进入多件套包装流程,一条高效、流畅的作业链清晰呈现。
“公司专注塑制品领域,做优质多元的塑制包装与餐具供应商。可生产不同规格的酱料杯、PP水杯、PET水杯、刀叉勺等产品,产品覆盖欧美十余个国家及中东、东南亚地区。”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殷威说。自2013年在上海开启塑制品创业之路起,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始终锚定市场需求、深耕创新研发,如今已拥有多地生产布局、兼具研发与外贸优势,更成为徐州民营企业“返乡赋能、出海拓荒”的鲜活范例。
从3000平方米厂房到出海破局
“2013年,我和哥哥殷伟在上海创办了第一家公司——上海启默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当时就认准了塑制品加工生产这个行业。”殷威介绍,他们兄弟俩是桃园镇常台村人,一个主攻产品设计、一个擅长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这种“设计+营销+管理”的优势互补,成为企业起步的核心动力。彼时,上海广阔的市场前景让兄弟俩看到了机遇,公司主营电子吸塑托盘、水果盒包装等产品,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很快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但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3000平方米厂房与产线逐渐难以满足订单需求。“大城市生产型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房租等成本也水涨船高,我们不得不考虑迁移。”殷威说,2019年,他们在昆山成立了苏州塑尔美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第二家公司在昆山逐步稳固后,团队却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原主营的电子吸塑托盘、水果盒包装市场已趋于饱和,竞争压力陡增。“与其在红海市场中内卷,不如主动开辟新赛道。”殷威说,基于这一判断,公司决定“出海”。
2019年,兄弟俩通过与浙江的贸易商合作,开启“出海”之路,主打塑料杯及沙拉盒,首年出口额便突破2000万元,产品畅销欧美。
“国外客户对我们的产品认可度很高,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殷威说,当时美国一位批发商建议我们拓展刀叉勺品类,我们当即决定扩大生产。
2020年,公司组建了十余人的外贸团队,由董事长殷伟带队,全面拓展国际商业版图;2021年,又顺势成立分公司,生产塑料刀叉勺,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团队里大多是同龄人,大家想法契合、执行力强,遇到问题共同解决,这也是公司能快速发展的关键。”殷威说,凭借高效的团队协作与精准的市场布局,公司在出海赛道上越走越稳。
返乡建厂让企业愈壮大愈稳健
“2022年春节期间,在桃园镇政府召开的新春座谈会上,镇干部详细介绍了镇里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以及苏河工业园区的建设规划,还提到了针对返乡企业的扶持政策,那种‘家乡盼着我们回来’的诚意,让我们下定决心返乡发展。”殷伟说。
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通过‘以租代购’形式入驻园区,政府提供的6栋厂房有近5万平方米的面积,不用耗时建厂房与配套,真正实现‘拎包即入住’‘落地即开花’。”殷伟表示。
走进二期生产车间,注塑生产线保持着高频运转的节奏,注塑机模具精准开合,将融化的原料快速压制成型,刚脱模的酱料杯、PP水杯还带着细微的温度,便被传送带送往后续工位;质检人员正逐批检查产品的边缘光滑度与硬度,合格的产品经自动分拣后,直接进入多件套包装环节。
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方面,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专业研发团队,每季度推出2至3款新产品,其中,明星单品冷饮杯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奶茶店、快餐店的首选产品。公司还拥有6项专利,涉及产品堆叠、硬度、密封性等多个关键领域。
面对行业竞争与发展挑战,殷伟表示,他们有着清晰的应对策略:“在国外市场拓展上,我们先是依托1688平台建立了自己的国际网站,再通过线上引流逐步积累客户资源。在不断摸索中,公司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拓展模式,一方面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提升质量,另一方面组建服务专员团队,确保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如今,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比20%,国外市场占比80%,覆盖欧美十余个国家及中东、东南亚地区。
走出去驶向“新蓝海”
2024年,受国际环境影响,徐州塑尔美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迅速调整市场策略,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并在印尼投资5000万元建设生产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实现正常生产,为公司国际业务的稳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我们通过在当地建厂,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更贴近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殷伟说,印尼的生产基地是公司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也为后续拓展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奠定了基础。
在关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殷伟也对徐州民营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自己的观察与建议。“徐州的营商环境很好,交通也十分发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自塑尔美落地桃园镇苏河工业园区,桃园镇政府便主动靠前服务,常深入企业了解难题,从政策解读到资源协调提供全方位支持。公司货物出海需要从宁波港海运,陆运直达运输成本高,桃园镇企业服务专班走访得知后,给出“将货物陆运至连云港,再通过铁路转运宁波港”的建议,方案实施后公司每年节省物流成本近100万元。“从选址到运营,政府帮助贯穿始终,贴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殷伟感慨道。
谈及未来,殷伟有着清晰的方向:“公司在二期项目中建设了纸制品生产车间,接下来将研发生产纸杯、纸碗等产品,逐步打造‘塑料+纸制品’双轮驱动的产品格局。未来,将扎根家乡,以更优质的产品、更创新的技术巩固发展优势,为徐州民营经济的壮大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