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9月11日
语音

头雁领航,“三招”盘活资源强村富民

——记沛县张寨镇立寺村党支部书记刘吉智

本报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宋娟娟

9月7日上午,秋意渐浓的沛县张寨镇立寺村,天高云淡、微风和畅。

创业基地里,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袜子纺织机器;欧泰农业种植基地上,连片的西蓝花和毛豆长势喜人,十余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

“这些曾经闲置的集体土地,如今成了咱们村民的 ‘聚宝盆’!我们的刘书记是个能办事、办实事的人!”村民口中“能办事、办实事”的领头人,就是张寨镇立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刘吉智。

自2018年任职以来,刘吉智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强村富民”目标,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深化村企联建、发展订单农业“三招”,让曾经的“沉睡资源”变成“增收活水”。2024年立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81万元,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刘吉智的第一招是盘活“沉睡资产”,让闲置资源“活”起来,让曾经的“包袱”变成集体经济的“聚宝盆”。

“不能让好资产躺在那儿‘睡大觉’。”这是刘吉智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村里长期闲置的原立寺村小学,他没有简单处置,而是精准对接市场,打造“复合型”增收路径。

刘吉智将近20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徐州欧泰农业,每年为村集体带来6万元固定分红;同时,牵头改造闲置校舍建成张寨镇村级增收创业基地,引入袜子纺织项目,预计年产量超500万双、盈利25万元,还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资源盘活了,如何让效益持续释放?刘吉智的第二招是“村企联建,合作共赢”。

“村企一条心,发展才有劲。”刘吉智深知,乡村振兴不能只靠村集体“单打独斗”,于是他主动对接,推动立寺村与徐州欧泰农业达成深度合作,构建“村出资源、企出资金技术、共同受益”的联建模式。

村集体流转477亩土地入股企业,既保障了企业原料稳定供应,又让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更值得一提的是,从田间到车间“30分钟直达”的供应链模式,极大提升了农产品新鲜度和品质。目前,该项目带动长期就业60余人、临时用工200余人,村民月均收入约3000元,短工日薪80元左右,真正实现“强村又富民”。

合作机制建起来后,刘吉智的第三招用在了农户最关心的“增收稳定性”上。

“要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省心。”针对农户种植面临的市场风险,刘吉智牵头成立沛粟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与徐州欧泰农业签订订单种植协议,率先流转200亩土地种植西蓝花、毛豆。2024年,实现净盈利23.8万元。

“下一步我们打算拿出部分利润给农户分红,同时再解决20余人就业,让村民既能拿土地租金,又能拿工资。”他指着远处的田垄,信心满满,“今年还要再流转100余亩土地,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进来。”

在刘吉智的推动下,立寺村订单农业基地已扩展至700亩,涵盖西蓝花、毛豆、青刀豆等多个品种,为农户稳稳托住“增收底”。

从盘活闲置资产到深化村企联建,从发展订单农业到促进村民就业,刘吉智用实干破解了立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痛点”“难点”。如今的立寺村,产业兴、村民富、集体强,而这位“五星村党组织书记”仍在继续探索,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