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权 张雷 通讯员 李烨
“省里来的演员就是专业!在家门口能看到这样精彩的演出,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8月25日晚7时许,在贾汪区老矿街道广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楼活动室里,57岁的郑友路往舞台前凑了凑身子,和街坊邻居高兴地说。此时活动室里早已坐得满满当当,蒲扇摇出的风混着居民们的笑谈声,把夜晚的燥热都吹得淡了些——江苏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又一次开进这里,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专场演出,正等着为大伙儿端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灯光亮起,随着女声独唱《甜蜜蜜》的旋律响起,穿白裙子的歌手刚抬手,穿碎花衬衫的大妈就跟着轻轻哼唱起来。紧接着笛子独奏《姑苏行》响起,清亮的笛音绕着天花板转了个圈,有人悄悄拿出手机录视频,幕布上“‘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专场演出”被定格在镜头里。男声独唱《精忠报国》唱到高潮时,后排几个小伙子直攥拳头,“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令人心潮澎湃。二胡合奏《赛马》《战马奔腾》一一亮相,弓子在弦上“哒哒”响,音符像撒了欢的马蹄子在空气中回旋,瞬间点燃全场热情。
“接下来请欣赏锡剧《珍珠塔·跌雪》选段,表演者任子博。”报幕声未落,台下便响起阵阵掌声。日常装扮的任子博刚走到台中央,“一夜工夫大雪飘”开口第一句,锡剧特有的软糯调子裹着苍凉劲儿让现场安静了下来。
因活动现场舞台限制没穿“彩扮”,任子博的表演却半点不含糊:手指蜷着似冻僵,眉头锁着藏委屈,一个趔趄的动作让前排观众直往前探身子。“好!”当任子博唱到高潮时,观众先喊了一声,掌声接续涌了起来。
任子博抹了把额角的汗,笑着朝台下拱拱手。“来之前还怕老百姓不爱看,没想到还没开唱就有掌声。”任子博说,“今天登台的都是锡剧团的骨干,大家都很用心地准备节目,希望能呈现令群众满意的表演,为群众带来欢乐和温暖。”
“刚那锡剧小生演得真好。”今年30岁的居民李江挤在人群里,正跟邻居说悄悄话。他家住在老矿街道前委社区民和苑小区,楼长在单元群里通知“省里有演出”,李江吃过晚饭就往广场社区赶——这已是他第二次追“茉莉花开”的场了。
“‘茉莉花开’专场演出,唱歌、跳舞、唢呐啥都有。”李江的话语里满是稀罕,“看省里来的专业演员表演跟看电视完全不一样,连二胡拉的《赛马》都觉得更响、更得劲。年轻人多看看这些挺好,不光解闷,还能沾点文化气。”李江盼着能多办几场演出,“最好能搞大点,覆盖贾汪,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茉莉花开’专场演出。”
锡剧落了幕,民乐独奏《打枣》又把热闹拾了起来。吹唢呐的演员腮帮子鼓得溜圆,调子响亮而又热烈,台下观众跟着节拍喝彩。接着,当女声独唱《人世间》唱到“祝你踏过千重浪”时,好几位前排的女士红了眼眶,“这歌里有过日子的味儿。”伴随着舞蹈《汉韵》的娓娓道来,演员们的水袖翻飞像白蝴蝶,小孩子们扒着台边看,小手跟着划弧线。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文旅厅、省文联、省作协和省演艺集团共同开展的重要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重要活动品牌。“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以省内13个村(社区)为试点,推动优秀文艺演出、优秀作品展览等向基层下沉,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贾汪区老矿街道广场社区是13个试点地区之一。“这是‘茉莉花开’在我们社区办的第八场演出了,省演艺集团每月都来,驻(村)社区的艺术家还常给居民开声乐课。”老矿街道广场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斌在后台忙前忙后,脸上笑开了花。“以前社区搞活动,凑个合唱都费劲。”赵斌坦言道,“现在可好了,我们与江苏演艺集团交响乐团党支部结对共建,省、市文联还派来老师教舞蹈、教合唱,让我们社区组建的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将省级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百姓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多的文化盛宴。“每一位驻村(社区)艺术家每月都往社区跑,就想知道老百姓爱听啥、想看啥。”省委宣传部优质文化资源试点工作指挥部工作专员许开华站在活动室门口,看着屋里的热闹轻声说,“下一步,我们还要把名师、名角、名作请多些,把优质文化资源往基层送得再实些,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