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2025年07月08日
语音

“献血证比情书更能证明担当”

本报记者 李莎莎 通讯员 孙超

7月1日上午,和平街道西苑派出所门前的献血车旁,35岁的李兴龙正帮妻子兰茹整理袖口。这一天,是他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日。这对因献血结缘的夫妻,再次挽起衣袖,用无偿献血这一特殊方式,延续他们始于16年前的热血情缘,见证十年爱的承诺。

“第一次见他就是在献血屋,这个大个子举着献血证冲我笑。”提及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兰茹笑得眉眼弯弯。2009年,18岁的兰茹在献血点偶遇19岁的李兴龙。自此,两人相识、相知、相爱。

“他说献血证比情书更能证明担当。”2015年,这句朴素的告白,让两人步入婚姻殿堂,携手走过十年。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6岁,上幼儿园大班。

16年光阴流转,不变的是他们对彼此的深情和对奉献的执着。

“今天是党的生日,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就该带头作表率!”李兴龙一边熟练地填写献血登记表,一边笑着表示,每次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就觉得特别有意义。朴实的言语中,透出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在李兴龙的手机相册里,除了家庭照片,最显眼的便是他们的献血凭证。仅李兴龙就献血13次,每次200毫升或400毫升,接近1个成年人的血液总量。

“这是我们俩第二次同时参加献血。”一旁的兰茹补充道,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兰茹认为能和丈夫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一起献血,非常有意义。

兰茹是民健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常在小区里开展义务宣传,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在她看来,能帮助他人跨越生命的沟坎,是工作中最大的自豪,每一次献血都带给她沉甸甸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李兴龙多年坚持的献血之路,是执着与担当的体现;而兰茹,不仅是坚定的参与者,更是深情的陪伴者。他们是恩爱的夫妻,更是志同道合的同路人。献血过程中,他们相互陪伴,轻声鼓励,献血结束后,两人会心地相视而笑。

“结婚十年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要一起走过更多的十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会像今天一样,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李兴龙紧紧握住兰茹的手,目光坚定而温暖。

言传不如身教,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这对90后夫妻选择用热血表达最深沉的爱,他们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年幼的孩子:世间最纯粹的快乐,莫过于奉献,在他人需要时伸出力所能及的援手,是生命应有的温度。

版权声明:
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所发表之文章与图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
部分网站的侵权行为,如擅自转载、更改消息来源以及抄袭等,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及其旗下媒体已经委托有关部门收集相关证据。
阅读付费版面提示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