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亚妮
6月10日上午10点,烈日下的徐州民兵训练基地内,汗水与热忱交织。
一箱箱慰问物资,被一双双有力的手从货车上稳稳传递下来——这些物资来自江苏省双拥人物提名获得者牛玉敏。在徐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协调下,他又一次带着滚烫的心意走进训练基地,将清凉与敬意亲手送到迷彩身影中间。
当官兵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关怀,一声声真挚的“谢谢”在训练场上空回荡。“今天,我们慰问组带着全市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来看望大家,感谢你们为社会稳定作出的贡献,辛苦了!”牛玉敏说。
前一天慰问的温情余热未退,红色热土又迎来新的步履。6月11日,徐州军分区中校以下军官和文职人员理论培训暨师团级党组织人员集训班一行,走进了位于铜山区的徐州铁道兵历史文化纪念园。
园内,刻着《铁道兵赋》的3人雕塑静静矗立,绿皮车厢内泛黄的老照片、穿越炮火硝烟的老物件无声地诉说着历史。
这是牛玉敏完成多年夙愿的成果——他曾在成昆、襄渝等铁路建设一线奋战8年,两次荣立三等功。退役后,又出资编撰《铁道兵英烈名录》、捐助相关机构、建成这座江苏首家铁道兵主题纪念园。
园内“铁道兵光辉历程”和“江苏铁兵风采”两大主题展区,通过影视、图片、实物等,完整勾勒出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足迹。官兵们驻足凝视,从“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的誓言里,感受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
这趟特殊的“寻根”之旅,正是对牛玉敏等社会拥军力量最庄重的回应——在历史的光照下,体悟“人民军队为人民”的信仰传承。
一“来”一“往”,并非偶然。牛玉敏送去的是物资关怀,更是一位老兵对军营的深厚情谊。官兵们走进这位老兵打造的纪念园,则是在精神层面对这份期许的共鸣与升华。
1988年,徐州被江苏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双拥城”光荣称号,成为全国第一座省级“双拥城”。1991年,徐州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徐州光荣地秉承这一荣誉,至今已实现“十连冠”,铸就了双拥文化发源地的城市名片。
如今,这份传统正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续写。牛玉敏身后,是众多像他一样心系国防的拥军志愿者:他牵头成立的“江苏省退役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及设立的专项基金,便是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双拥的缩影。
从合力破解军属就业、子女入学难题,到营造全社会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徐州的双拥实践,正体现在一个个像牛玉敏这样的具体行动和扎实成果之中。
铁轨无声,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也延伸着未来的方向。接下来,徐州将持续擦亮双拥品牌,始终树牢双拥标杆,不断提升工作质效,让双拥之花在彭城大地开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