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永康 通讯员 丁雅琦
又到重阳,这个刻着“尊老敬老”印记的节日,今年格外热闹。丰县顺河镇人民政府牵手徐州开放大学,把服务搬到老人家门口,用一张张笑脸、一次次陪伴、一件件手作,酿成了“最对味的重阳甜”。
“张大爷,您把头稍抬些,笑一笑,特别精神!”……“菊韵重阳 光影留芳”公益摄影现场早早就排起了长队。青年志愿者们支起背景布,摆上墨色老花镜、绣字布帽这些“复古神器”,临时“摄影棚”瞬间有了仪式感。
78岁的李奶奶拍照时局促地攥着衣襟,脸上藏不住紧张。志愿者轻轻帮她抚平衣襟,蹲在镜头前逗笑:“奶奶看这里,您笑起来最好看!”快门“咔嚓”一响,定格下老人眼角的皱纹与嘴角的笑意。志愿者将打印好的照片递到李奶奶手中,她捧着照片,眼角瞬间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真好啊,感觉回到了年轻时。”活动现场不仅展示照片,更计划上线“情暖瞬间”线上影展,让这份温暖被更多人看见。
“王婶,您的血压有点偏高,平时得少盐少糖,记得按时吃药。”在健康生活便民服务区,医学专业学生一边为老人测血压,一边细致叮嘱。不仅如此,便民服务区还设有推拿按摩、健康咨询、手部护理等服务项目,一幕幕温暖的画面轮番上演。更贴心的是,志愿者们把智能手机用法、健康小技巧拍成短视频,让没法到场的老人也能跟着学。
非遗手工体验区的笑声,把重阳氛围推向高潮。寓意“百福纳财”的白菜装饰格外醒目,徐州开放大学非遗社团老师带着糖画工具,与老人们围坐一堂。糖画艺人以勺为“笔”、糖液为“墨”,在铁板上飞速作画,十二生肖、花鸟鱼虫等鲜活图案瞬间成型。
“您看,这样绕圈画,就能出花啦!”大学生小周握着张奶奶的手,一同勾勒出晶莹糖画。看着自己歪歪扭扭却满含心意的作品被称赞,张奶奶不好意思地低头说:“没想到都老了,还能玩这个!”小小的糖画,成了代际沟通的纽带,让乡村邻里情、老少情在指尖流转中愈发浓厚。
一旁的非遗钩编同样热闹。非遗传承人胡永提前备好五颜六色的毛线、粗细不一的钩针,桌上摆放的小雏菊、足球挂饰、荷韵等钩编样品,引得老人纷纷驻足。
“李阿姨,您先把毛线在钩针上绕两圈,轻轻一拉就能起针!”志愿者小林坐在李阿姨身边,手把手耐心教学。老人们一边学钩编,一边唠家常,彩色毛线在指尖翻飞,一个个小巧可爱的作品逐渐成型。这些手作不仅成了老人爱不释手的“宝贝”,更让重阳温情在针线交织中愈发醇厚。
暖意从午后延续至日暮,活动以一份贴心礼物收尾——赠送新鲜白菜,让节日祝福多了份实在与红火。79岁的李爷爷捧着白菜,连连向志愿者道谢:“不光吃了糖画,还能把‘福气’带回家,这重阳节过得太舒心了!”
一张张照片定格幸福,一次次服务守护健康,一件件手作传递温情,此次重阳敬老活动是顺河镇人民政府与徐州开放大学校地联动、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温馨的活动既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关怀与节日喜悦,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