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3

贾汪真旺了 从『煤城』到『美城』,全域旅游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徐州日报 | 2025-10-11 

本报记者 蒋新会 李权 祁淑彬 张雷

“早就听说大洞山的秋景美,假期特意带家人来登高,既能登高赏日出,还能摘石榴吃,太惬意了。”10月3日晨曦微露,贾汪区大洞山景区彩虹步道上,游客王女士的笑声与山间清风交织在一起,“‘徐州后花园’果然名不虚传,贾汪是市民‘微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像王女士一样被“全域四季 贾汪真旺”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数。

近年来,贾汪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耕细作“旅游旺区”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打响“月月有节、天天摘果”品牌,强化“为景点服务、替游客操心”意识,做强“贾汪真旺”自卖头产品,内外兼修丰富“全域四季 贾汪真旺”内涵特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质量越来越高,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

据贾汪区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贾汪区纳入监测的17家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景点,接待游客总量达38.26万人次,同比增长15.74%;旅游综合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7.44%。

生态转型

助推文旅市场量质齐升

秋日的贾汪,山水相映成趣,宾朋纷至沓来。贾汪围绕“秋瞰贾汪里”串联大洞山、潘安湖等山湖经典景区,一口气推出了14项特色文旅活动与4条精品线路,不仅有自然美景、亲子体验,更有沉浸式创意演艺活动轮番上演。

在贾汪火热的旅游市场中,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表现尤为亮眼。“大国重器”国防科普展前人头攒动,20个1比1军事模型吸引大批游客驻足。“爸爸,这个坦克和电视里的一样。”7岁男孩张浩拉着父亲的手兴奋地转圈。每日两场的军事科学秀座无虚席,模拟战场演示时,台下掌声雷动。

秋日的潘安湖池杉林里,已初步展现五彩斑斓的美态。游客沿着专属路线漫步打卡,来自山东枣庄的刘先生感叹:“第一次见这么美的池杉,随手一拍都是壁纸。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徐州面积最大、生态环境恶劣的采煤沉陷区。”

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从历经风霜的采煤塌陷地到年均接待游客百万人次的生态湿地公园,潘安湖真正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变“包袱”为财富。

双节期间,潘安湖景区的树与树乐园则成了亲子家庭的“快乐天堂”,慢节奏的休闲体验让家长和孩子都乐在其中。园内,憨态可掬的中秋玉兔装置前,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拍照;“秋日亲子影院”内,热门动画电影正在放映,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

“平时工作忙,难得陪孩子这么放松,这里有电影、有萌宠,还能吃烤红薯,孩子玩得不想走。”来自徐州经开区的游客张女士说。萌宠牧场里,新增的羊驼、小鹿温顺可爱,孩子们拿着饲料投喂,不时发出阵阵笑声,现场烤红薯、糖炒山楂的香气弥漫,勾勒出温馨的假日图景。

若潘安湖的白天如“惊鸿一瞥”,那夜晚与潘安湖神农码头一路之隔的“徐州之夜”文旅街区便是“烟火江湖”。

“烤全羊滋滋冒油,桂花酒酿甜心头,非遗手作逛不够,民俗演出看不完。”商户王师傅笑着向游客们介绍。假日里,这里的夜间市集化身“味觉+视觉”双重盛宴,60家商户带来秋季限定美味,6个主题舞台每晚超30场演出连轴转——民俗歌舞展风情,现代乐队燃氛围,曲艺杂技逗你乐,灯光一亮,整个街区便成了热闹的“不夜城”。

据潘安湖景区常务副总经理韩宝周介绍,潘安湖锚定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景区综合服务能力,丰富园区旅游业态,持续为周边及全国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和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同为4A级景区的大洞山景区,这个双节假期也迎来客流高峰,山顶观景台处,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秋日晨雾。茱萸寺的“秋日素斋”人气爆棚,刚出锅的茱萸素面香气扑鼻,山楂馅、红豆馅的素饼深受孩子们喜爱。“配着山上的秋风,吃上一碗鲜味十足的素面,这才是秋天该有的味道。”游客李先生边吃边对记者说。

秉承以特色立身、以活动赋能、以服务取胜,贾汪区以更新举措落实“旅游旺区”,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称号。如今,这些金字招牌,正在助力贾汪成为300余万徐州市区人的首选“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月月有节

带旺全域,四季引客来

从“欢乐冰雪 共创未来” 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大洞山“二月二”龙抬头登高赛到潘安湖奇遇海音乐节,从贾汪第十六届督公湖桃花踏春研学季、“跟着赛事去旅行2025奔跑贾汪·大洞山运动嘉年华”徒步赛、第四届潘安湖龙舟赛到夏季微度假系列等文旅活动——贾汪用丰富多彩的主题节庆活动,编织着覆盖春夏秋冬的文旅产品矩阵。这些活动的举办,显著提升了全区文旅活动“流量”变“留量”的能力,一批文旅活动正在成为“老字号”品牌。

今年双节期间,从国风互动到草原风情,贾汪精心策划的沉浸式文旅盛宴让游客眼前一亮。墨上集·拾光影城“一路有戏”国风主题活动中,20余名身着汉服的NPC穿梭街巷,与游客玩梗合影。“招财进宝投铜钱”“欢乐敲锣”等传统小游戏让大人孩童重温乐趣。日间,游客穿越“时光隧道”与NPC互动赚取“银票”消费;夜间,猜灯谜、赏光影秀点燃夜晚激情。全天70余场实景演艺无缝衔接,街头情景短剧、非遗杂技轮番上演,相关话题登上抖音徐州榜第一,单日最高接待1.2万人次。“没想到能在这里玩‘穿越’,猜灯谜、看光影秀,还能吃桂花糕,太有氛围感了!”大学生李萌萌笑着说。

凤鸣海景区的圆桌骑士马术俱乐部里,“草原牧歌 与狼共舞”活动让人仿佛置身内蒙古草原。蒙古包、篝火晚会大舞台前,专业团队表演马术、马头琴演奏、马队迎宾等特色节目,烤全羊、骑骆驼等体验项目备受青睐。“不用去内蒙古,在贾汪就能体验草原文化,骑骆驼、骑马、吃烤全羊,太惊喜了!”游客周女士说。夜幕降临时,篝火晚会开启,游客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敬马奶酒环节让喜庆的氛围瞬间拉满。

在贾汪区第二届“赏石榴花 品跑山鸡”美食文化旅游季活动中,大洞山石榴博览园内花海如霞,炒鸡大赛锅铲“锵锵”,“贾汪真旺”自卖头农产品展位前排起长龙。经过多年发展,茱萸跑山鸡从散养土鸡升级为年产值1200万元的产业链;磨石塘村“炒鸡一条街”8家院落式店铺,更将美食体验延伸至抓鸡、赏景环节,形成“一只鸡吃透一座山”的文旅IP。

磨石塘村“炒鸡一条街”升腾袅袅炊烟,地道的茱萸山地小公鸡,每一口都是对味蕾的唤醒,醇香四溢,让来此的游客大饱口福。

“莫奈的色彩落贾汪,南瓜瀑布映秋光。”在位于贾汪茱萸路东、山水大道南的茱萸谷度假乐园里,“调色盘里晒个秋”场景寓意着丰收。南瓜叠成瀑布,落叶铺满木屋,玉米串起农俗,艺术装置点缀其间,六大场景把秋日风光揉进“油画”里。“来茱萸谷度假乐园的游客不仅能感受传统晒秋的烟火气,又能拍出满屏艺术感的照片。”茱萸谷度假乐园营销经理郁帅介绍,这是丰收在望的“秋日限定大片”。

此外,潘安湖奥特莱斯开展烟花秀、本地人烧烤夜、街区音乐会等活动,同时推出全城“放价”促消费举措,购物抽奖福利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天天摘果

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来景区游玩还能赶大集?双节期间,很多来贾游客惊喜地发现,品类丰富的农副产品“开”进景区。

“从山里到城里,从田里到家里,最好的都给你”——“贾汪真旺”自卖头产品品牌集纳“山的馈赠、泉的滋养、乡土的风味”三大系列产品,正逐步打开市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这一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聚焦本地特色农副特产和非遗文旅产品的推广,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带动集体增收和乡村振兴。

天天摘果,在贾汪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值得一提的是农谷大道至252省道旅游观光带沿线,这里分布着紫庄设施蔬菜精品景点和酸甜各50%的塔山葡萄、“种的好,甜还早”的耿集草莓、“飞得不高总在树上”的贾汪茱萸跑山鸡、“营养高就是有点黑”的汴塘煎饼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是一条集鲜果采摘、农事体验、农家乐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富民大道。

农副产品搭上旅游快车,助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针对旅游业融合度高、带动性强等特点,贾汪区以“旅游+”为抓手,扎实推进旅游要素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容量和内涵。通过“旅游+农业”融合,依托东部四镇现代高效农业优势,以农谷大道为龙头,在全区大力推广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等乡村旅游模式,培育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营性收入;通过“旅游+文体”融合,贾汪各乡村旅游区紧密结合景区环境优势,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筹划开办节庆活动,合力唱响旅游四季歌。

借势“苏超”,非遗焕发新活力。马庄香包文化大院内,绣娘们赶制“一定胜”足球香包,游客们参观制作过程,对形态各异的香包爱不释手。“今年1—9月香包全渠道销售额1442万元,与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合作推出的‘苏超’主题足球香包销售额已突破40万元!”马庄村党委书记王侠展示着销售数据。

如今,贾汪区农谷大道至252省道旅游观光带沿线,紫庄设施蔬菜、塔山葡萄、耿集草莓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体验鲜果采摘、农事活动,成为乡村休闲旅游富民大道。

服务保障

拉满文旅体验感

10月5日晚,徐州队主场迎战泰州队的足球赛激情上演。赛事期间,贾汪在多个景区与商圈同步设置“苏超”第二现场观赛点,为市民游客带来“观赛+娱乐+惠民”的多元体验。

贾汪吾悦广场内挂着的红灯笼与“国庆中秋双节同庆”的横幅交相辉映,不少观赛市民还提着刚买的节日礼盒为徐州队加油助威。“我们特意把观赛活动和双节氛围结合,让大家既能为球队助威,也能感受过节的热闹。”贾汪吾悦广场副总经理郭波介绍道,我们还有足球主题的亲子游戏,让更多人在节日里爱上足球这项运动。

“苏超”的横空出世,既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了球迷对快乐体验的无限追求,也迎来了一批批“跟着赛事去旅游”的市民。

为让赛事“流量”变发展“增量”,贾汪区不仅优化了主干道、旅游道路、景区标识标牌,对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摸底,指导督促属地做好养护工作,还贴心推出以季节为主题的“旺卡”,涵盖全区景区(点)、住宿、餐饮等五大类业态、30余个商家,基本实现“文旅一卡通”功能,让游客获得更多实惠和便利。

绿茵场上,一记精彩的破门瞬间点燃全场激情;前行路上,一次思维的“破茧”激荡出巨大的发展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融合农产品、文化、体育、旅游、消费等,大力宣传贾汪农文体旅的资源优势,持续擦亮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优化实施农园变景区、景区连成线工程,不断提升贾汪文旅影响力和经济贡献度,吸引更多游客来贾汪旅游。”贾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华表示。

游客的良好体验,离不开各部门的协同策划与服务保障。“我们要聚焦‘为景点服务、替游客操心’服务品牌建设,始终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全面优化接待环境与服务品质,讲好贾汪旅游故事,让贾汪旅游品牌叫得更响、擦得更亮,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双节假期前,贾汪区委书记薛永在调度文旅活动时强调。

双节期间,贾汪区成立工作专班在临时指挥中心集中办公,每天召开例会研判市场动态、协调解决问题。区文体广旅局派出检查人员141人次,检查景区景点等47家次;区城管局出动执法队员86人、环卫保洁员4200余人次,清理占道经营85件、疏导流动摊点156个;区市场监管局聚焦明码标价、食品安全等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全力保障市场秩序。

为应对阴雨天气,各景区提前准备雨衣、强光手电等应急物资,对广告牌、游乐设施等开展检查加固,设置警示标识。团区委组织165名青年志愿者在热门景区提供停车指引等服务,累计服务游客超3万人次。

与此同时,贾汪文旅活动受到各级媒体关注,形成多层次传播矩阵。10月4日,央视三套《2025青春诗会》栏目专题宣传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美丽蝶变;交汇点、视觉江苏、《徐州日报》、汉风号、“乡村奇遇季”专栏等多家媒体平台,累计发布专题报道、软文、视频共计79篇(条),共获得阅读(播放量)189万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6%、17.3%,吸引大量读者和游客的关注,有效提升了贾汪文旅的知名度;抖音平台上,“#微度假来贾汪”话题热度达300万次,贾汪文旅官方抖音号发布宣传视频11条,浏览量合计40.85万次,其中《家有山河锦绣 国有岁月芳华》单条浏览量达16.8万。

从潘安湖到大洞山,从传统旅游到全域旅游,从都市游到乡村游,从休闲游到智慧游,从日间游到夜间游,贾汪区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持续打响“全域四季 贾汪真旺”文旅品牌,如今,贾汪真旺了!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和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下一步,贾汪将以更高质量实施‘四大行动’,更高水平推进‘四区’并进全面转型,以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奋力谱写‘贾汪真旺’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薛永表示。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