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浚豪
这个国庆假期,徐州2000余名“彭小青”志愿者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用真诚服务绘就了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线。从引导问路到行李寄存,从赛事保障到文化讲解,这些年轻的身影不仅为游客解决了一个个实际困难,更在细微之处传递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志愿服务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城市人文底蕴的生动诠释上。在徐州这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志愿者们的专业服务,就像一张流动的“城市文化名片”。当徐州圣旨博物馆内的志愿者,将文物背后的历史典故娓娓道来;当分布在徐州园博园的志愿者,为游客悉心规划游览路线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场生动的文化传承。这种“有温度的互动”,远比冰冷的指示牌更能打动人心,让游客在获得帮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触摸到徐州的文化深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Z世代”为主力的“彭小青”群体,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城市形象的传播范式。他们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更是城市的“体验官”和“代言人”。在丰储街向游客推介特色小店,在社交媒体分享志愿服务日常,他们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让徐州的城市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更具亲和力。这种基于共同语境的传播,往往能突破传统宣传的边界,让城市魅力在年轻群体中实现“破圈”传播。
从城市发展的维度看,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正在成为优化文旅体验的关键一环。在文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优质的“软环境”已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要素之一。推动志愿服务从节假日的 “集中发力”,向常态化、专业化发展,不仅能及时填补公共服务的“空白时刻”,更能系统性地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当游客遇到困难时,志愿者的及时出现与贴心服务,不仅解决了游客们的燃眉之急,更在无形中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友好度。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青春的热情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这股蓬勃的青春力量,既能温暖他人的旅途,也能照亮自身的成长,既为城市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也让城市的人文底色愈发鲜明,这正是“彭小青”志愿者们成为城市最美风景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