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安利“回龙巷陌”里的巧思 徐州日报 | 2025-10-10 

本报记者 马思为

想要在徐州开启一场吃喝玩乐全搞定的惬意旅程?那丹丹一定要给大家安利这个宝藏去处——彭城七里“回龙巷陌”片区!在这里,老时光的韵味与新潮流的活力完美交融,每一处景致都值得细细品味。

刚踏入“回龙巷陌”片区,丹丹的目光就被一面打卡墙牢牢吸引。墙面之上,醒目的“回龙窝”三个大字极具辨识度,搭配青砖灰瓦的古朴背景,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满满的大片。

“回龙巷陌”是徐州“彭城七里”文化轴线中的核心片区之一,位于徐州老城区南部,北至青年路,东至解放路,南至建国东路,西至中山南路,总面积约15.46公顷。片区与多个文化古迹相连,人文底蕴浓厚;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还会不定期举办创意市集、街头表演等潮流活动,为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建筑,酿出了别样的文化新滋味。

“我是从南京过来旅游的,本来只是想拍组好看的打卡照,没想到还赶上了回龙窝国风雅集,近距离欣赏到当地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法,这里真是太好逛了!”正在打卡墙前拍照的大学生李冉,兴奋地对丹丹说道。

像李冉这样被吸引来的游客还有很多。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巧妙地将新业态融入古建筑,用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沉浸式体验感,让越来越多的人为徐州驻足。

不过在丹丹看来,彭城七里“回龙巷陌”片区,可不止有适合拍照的打卡点——想要触摸徐州的城市记忆,徐州城墙博物馆千万不能错过!

城市历史记忆是城市文化的灵魂。走进徐州城墙博物馆,丹丹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古地图,系统地呈现出徐州古城4000多年的历史脉络。

“小姑娘,你也是来了解徐州城墙历史的?”正在展柜前驻足的退休教师马涛,见丹丹看得入神,主动搭话。聊起对博物馆的感受,马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历史上徐州城屡淹屡建,才有了‘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的叠城奇观。我每次来都特别有感触,这个博物馆,对于了解徐州历史真的太有意义了!”

听着马老师的话,丹丹也忍不住点头——原来在城市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唯有尊重历史文脉、遵循原有城市肌理,好好保留城市的特色文化和传统,才能让它始终拥有独特魅力。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将一个个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同时通过多元业态组合与沉浸式体验设计,为游客带来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不仅如此,项目在保留片区原有生活气息的基础上,还优化了居住环境和生活配套,重新构建起徐州文、旅、商、居和谐共生的场景,在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彻底焕活了片区活力。

如今,漫步在彭城七里“回龙巷陌”片区,你既能看到保留完好的传统建筑,触摸城市文明的历史见证;也能邂逅诸多传承已久的非遗技艺,感受老手艺人指尖的温度。更让人惊喜的是,新潮小店与古朴建筑在此错落相映,每一处转角都可能有新的发现,每一次停留都能收获不同的乐趣。

所以,无论是和家人一起享受温馨时光,还是与朋友结伴探索乐趣,亦或是独自漫步寻找内心的宁静,快来和丹丹一起,在彭城七里“回龙巷陌”片区,留下一段难忘的假期回忆吧!

■丹丹感想

漫步彭城七里“回龙巷陌”片区,青砖灰瓦间藏着城市更新的巧思——这里没有大拆大建,而是用“绣花”功夫将历史文脉织进现代生活。

在城墙博物馆里凝视千年叠城奇观,在市集上邂逅非遗手艺人的指尖技艺,在转角处遇见新潮小店与古朴建筑的相映成趣——正是这种对历史的温柔保留与创新诠释,让老街不再仅是景点,更成为承载城市记忆、滋养当代生活的土壤。城市更新之道,或许就藏在这新旧共生的呼吸之间。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