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2

多维保障成就『热力』徐州 徐州日报 | 2025-10-10 

张瑾

“双节”期间,徐州文旅市场活力迸发,交出了一份扎实而温暖的城市服务答卷:全市公路客运累计发送旅客740.65万人次,地铁运送乘客339.22万人次,游客消费金额达27.26亿元,日均消费额为去年同期的111.24%。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以系统化保障与人性化服务所传递的诚意与温度。

在9月28日举行的徐州汉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全市推出200余项活动,着力打造全景式、沉浸式的文旅体验。徐州文旅推出丰厚“福利大礼包”:全市A级旅游景区推出30条专属优惠政策,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假日里,面对激增的车流,基础保障是城市治理的第一道考题。市交警部门“跟着流量走”,科学部署执勤点位,及时疏通交通堵点。市城管局联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推动70余家单位内部停车场对外开放,累计释放7842个停车泊位(含259个新能源车位),有效缓解了游客的“停车焦虑”。

庞大的客流也对城市环境承载力提出挑战。针对繁华街巷,市城管局在云龙湖等15个重点景区实行“一景一策”保障方案,市环卫部门共出动作业车辆4800余台次,环卫人员34400余人次,清运垃圾3万多吨。这些数字,是城市在熙攘中维持整洁面貌、于细节处展现管理功力的真实写照。

基础设施是“硬支撑”,行政效率则是决定体验的“软实力”。市12345热线平台通过动态调配资源,实现涉旅问题30分钟内转办,效率提升50%以上,并推动工单当日办结。这不仅体现了响应速度,更折射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

城市的温度,最终落点于对人的细致关怀。由市文广旅局、地铁集团与顺丰速运联合推出的“彭友·轻松游”项目,假期内为游客免费寄存、转运行李,帮助游客实现“解放双手 轻松游徐州”,直接提升了他们探索这座城市的幸福感。

此外,全市近6000名志愿者驻守近200个服务站点,提供问路、应急帮助等服务,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温情服务网。他们提供的每一次指引、每一程护送,都在细微处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友善与温度。

实践表明,现代城市的竞争,已从资源禀赋之争,深化为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的较量。徐州将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将客流压力转化为展示形象、赢得口碑的发展机遇。这份以细节为支撑、以体验为本的服务实践,正成为徐州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能。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