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1

盘活闲置地 织就惠民网 激活新动能 新沂市墨河街道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徐州日报 | 2025-10-10 

本报记者 王海春 蔡思祥 通讯员 胡冰洁

在新沂市墨河街道,发展的故事每天都在更新。工业园区塔吊林立,纺织厂房拔节生长;田野间菌菇飘香,采购商身影穿梭不息。那些曾被遗忘的角落——脏乱的废品站、沉寂的工地,已蝶变为便民市集与致富车间。

而在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背后,一条“民情直通车”正悄然穿行于街巷阡陌,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把温暖送到心坎。墨河街道以创新盘活闲置资源为突破,以筑牢信访维稳防线为根基,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跑出了惠民安民的“加速度”。

“墨河服务”硬核支撑

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作为新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墨河街道紧握“项目为王”金钥匙。今年以来,街道赴北京、长三角等地招商8次,成功签约落地2个重点产业项目,北京车车险、上海飞凯材料项目正加速对接。

项目落地生根,离不开“墨河服务”的硬核支撑。新组建的招商办打造“信息收集—手续代办—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跑出“签约即落地、落地即开工”新速度。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荣鼎纺织新材料项目现场。项目所在地原是一块荒废许久的空地,投资人段东云深有感触地说:“从立项到开工,‘保姆式’服务全程相伴,难题不过夜。我们有把握12月份投产。”38亩土地上,25000平方米厂房拔地而起,24条高端生产线蓄势待发,一期冲刺12月投产,二期明年5月竣工,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65亿元。

重大项目落地的背后,是“土地管家”的攻坚身影。墨河街道创新“政策透明+情感疏导+民生兜底”工作法,晓星碳纤维、绿色印染等20余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服务园区就是服务新沂发展。”街道党工委书记强林表示,“我们全力攻坚,为千亿园区发展筑牢根基。”今年以来,墨河街道高效征收土地730亩,化解遗留问题4起,复耕460亩。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闲置资源点“废”成金

服务园区建设的同时,墨河街道深耕乡村沃土。10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0万元,中草药、葡萄、粉丝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民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

马场村的“三产融合”模式尤为亮眼。休闲农庄、智慧养殖、中药种植组合发力,推动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294万元。今年,村党总支领办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丰收——新式大棚内,棕白相间的“小伞”破土而出。“引种‘6妹’‘7妹’良种,气候给力,每棚产量超800斤。”村党总支书记马坤喜上眉梢。这背后是科技赋能的硬支撑:村“两委”精准检测土壤水质,联合三省农科院技术攻关;农技员邵向伟扎根大棚,精准控温湿、生态零农残,品质赢得浙川客商肯定。如今,墨河街道正谋划“羊肚菌+电商”新模式,让这朵“富民菌”香飘万里。

与此同时,马场村还积极开展公共空间治理,建成100亩生态渔业养殖及垂钓基地,建好农业观光园,积极拓展紫苑、玄参中草药种植,联合开发中草药药饮及药浴,富民增收路径越来越多……

闲置资源不是负担,而是待掘的金矿。墨河街道巧施妙手,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机。走进新段村便民疏导点,居民刘朝会正在挑选蔬菜:“以前这里是废品站,环境脏乱差。改造后,在这里买菜舒心又方便。”这处“菜篮子”,正是街道投资500万元改造的惠民工程——1万平方米空间内,30间商铺、36个标准摊位规范有序,200个自产自销摊位留住烟火气,每年还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

12公里外,双城村闲置小学变身家居“致富车间”。村民王大姐熟练操作设备:“家门口上班,月入3000多元,顾家挣钱两不误。”总经理孙亿先坦言:“厂房宽敞交通便利,40多名员工多是本村人。”村支书苑东风算起增收账:“盘活旧校舍,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村民腰包更鼓了。”

墨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塞介绍,街道通过“村企共建”激活闲置资源20余处。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发展便民服务、特色加工,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

民情直通凝聚民心

“墨河模式”纾解民忧

发展的温度,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数字里,更书写在百姓舒展的眉宇间。墨河街道创新构建“民情直通车”机制,将信访工作打造成纾解民忧、凝聚民心的“连心桥”。

墨河街道始终以“最实举措防控风险、最大力度清除隐患、最佳效果堵塞漏洞”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期召开信访联席会议,坚持每月1次信访隐患排查和解决方案会商,对可能发生的信访重点苗头问题,进行分析预判,及时制定有效的化解措施,做到超前预警、超前防范,超前化解,不留隐患。同时,街道常态化推行班子成员接访制度。值班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牵头相关部门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疑难、复杂的信访问题。墨河街道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河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受办一体的即结即办机制,建成了高效的一站式平台。这一模式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并吸引了江苏、新疆等多地政法、信访部门前来参观交流。

墨河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主任马军介绍,街道建立重大问题应急处置制度。对街道重大信访事项,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果断制定解决措施,确保信访工作有序可控。

针对劳资纠纷等痛点,墨河街道推行“领导包案+专班化解”机制。村民老张对征地补偿存有疑虑,在专班会诊下,通过政策比对会、家庭恳谈会层层疏导,最终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干部把政策掰开揉碎讲,还带我们看安置小区样板房,心结自然就解开了。”老张感慨道。

结合“困难群体大走访”活动,墨河街道干部变“坐等上访”为“主动寻访”,累计开展排查9次。马场村低保户赵大娘屋顶漏雨,网格员巡查发现后,当天上报,三天内修缮完成。“没想到没开口,干部就上门解决了。”赵大娘连声道谢。

强林表示:“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让每一个诉求都有回响,每一声叹息都能抚平。”如今在墨河,“有事找网格员、扫码上平台、干部常登门”已成为群众共识,一幅“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和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信访倒数到连续4年获全市年终考评第一,再到获得江苏省人民满意窗口等荣誉,墨河街道始终将民生“关键小事”当作发展“头等大事”。上半年,夏收夏种圆满收官,实现秸秆垃圾“零焚烧”;汛期来临前,提前筑牢防汛堤坝,确保安全度汛。当前,正全面总结夏季秸秆禁烧经验,针对存在问题举一反三,全力筹备秋季禁烧工作,确保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当第一缕阳光掠过荣鼎纺织的钢结构厂房,当羊肚菌的清香萦绕在电商包装车间,当便民市场的吆喝声唤醒清晨的街道,墨河人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天,都在旧资源的新生中、在民情民意的交融里,生长出更坚实的希望。

谈到未来发展,强林目光坚定:“我们将以‘四拼四赛’为号角,在服务大局与自我超越的赛道上全力冲刺。”

从机器轰鸣的工地到阡陌纵横的田野,从焕然一新的街巷到安定祥和的村落,墨河街道正用“变废为宝”的智慧与“民呼我应”的担当,书写着资源活化与民心凝聚的双重答卷,为新沂“四个城市”建设注入澎湃的墨河动能。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