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1

江苏德鲁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奔跑在5G网络上的智能工厂 徐州日报 | 2025-10-10 

本报记者 黄扬 于洪涛

10月1日,邳州市官湖镇,小雨,江苏德鲁尼智能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鲁尼”)生产负责人张伟,早早驱车赶往工厂。这个国庆假期,他选择和工友一起加班赶订单。

“订单太多,停不下来!”张伟笑着说。

8时20分,他提前10分钟到岗,稍作准备后,准时启动机器,整条生产线缓缓转动,一天的高效运转就此开始。

一码在手,演绎线上加速

在德鲁尼4号生产车间,一块块板件正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奔跑”,每块板件都拥有专属的“身份证”——条形码。从开料、封边、钻孔到分拣、包装,所有信息都储存在条形码内,电脑“眼”通过扫码作业,系统自动识别尺寸、自动切割,全程“无人指挥”却有条不紊。

“一码在手,全程无忧。”张伟指着飞速运转的生产线说,“以前靠人眼识别、手动调整、人工运板,现在全程由机器驱动,效率提高三倍不止。而且减少了浪费,节约了成本。”

作为一家占地400亩的花园式工厂,德鲁尼近年来持续推进“智改数转”提质增效,打破产业链的大数据孤岛,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线路数字化、生产信息纵向集成和产业链的横向发展。

“在满负荷运转情况下,公司单日板件产量可达2万至3万件,产能较改造前跃升了三倍。”张伟介绍。

为解决家居行业资金周转期长、配送难等痛点,德鲁尼还创新“智慧速配仓储模式”,全国共创建8大仓储和36个生产基地,设立2000多家“板材+全屋定制”品牌专卖店,涵盖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

5G赋能,从制造走向智造

近年来,邳州市稳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累计获批国家级5G工厂名录1家、省级智能制造车间19家、省级智能制造工厂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家。德鲁尼就是邳州今年唯一进入国家级5G工厂名录的企业。

走进覆盖5G专网的德鲁尼智能车间,仿佛进入一个“会思考”的制造空间:工业4.0生产线高速运转,板材从压制成型到分拣包装,全流程自动化运转。而高速传输的5G网络,则是设备实现“超高速对话”的重要保障,所有数据传输几乎零延迟,彻底告别了过去设备多、联网难的窘境。

在4号车间的智能化控制中心,电脑大屏清晰地显示着一个个订单产品的生产全流程:接到客户订单,系统“一键自动”分解任务、安排生产;自动分拣、自动包装,全流程智能化控制;尺寸不一、颜色不同的板材,在生产线上自动“寻找”着加工设备,整个过程高效而有序。

“智能化改造后,工厂的产能提升40%,人力减少45%,板材利用率高达9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三分之一。”德鲁尼智能家居人资行政总监庄蕊表示,“我们正在从制造走向智造。”

AI大模型,打造“最强大脑”

从“一块板”到“一个家”,是官湖镇板材家居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近年来,德鲁尼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构建智能家居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德鲁尼的前身可追溯至1993年的私营板材工厂。三十余年间,它逐步从传统板材制造商,蜕变为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智能家居企业。旗下“韩氏”板材品牌,以及9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共同构建起“前店后厂”的产业服务综合体。

“我们不仅卖板材,还为消费者定制美好的家,更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庄蕊说。

传统定制家具行业的痛点是“个性化意味着高成本、慢交付、低质量”,而工业4.0生产线则通过“数字化消除信息断层、柔性化适配多样需求、智能化提升管控精度、绿色化降低综合成本”,彻底重构了定制生产模式:既保留了定制家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核心优势,又具备了规模化生产“高效率、低成本、稳质量”的优点,成为定制家具企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 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自动化生产线3条,企业人工成本降低80%,工作效率提高98%以上。

着眼未来,德鲁尼正积极布局5G-A技术与AI大模型,打造家居行业的“德鲁尼大脑”,通过海量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的结合,将实现设计、生产、库存、研发的全链路优化,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官湖镇经发办工作人员方旺男表示,正以“链式思维”推动生态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智改数转”诊断企业超100家,星级上云企业31家,产业链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