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小事不出网格 大事中心兜底 云龙区黄山街道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解民忧 徐州日报 | 2025-09-29 

本报记者 范海杰 通讯员 朱薇薇

近年来,云龙区黄山街道综治中心按照“区级统筹、街道主战、社区前哨、网格落地”的思路,整合形成集指挥调度、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应急联动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装修噪声、违规装修等一件件“烦心事”在这里化解。“小事网格即办,大事中心兜底”,居民遇事找网格员成为群众的共同选择。

重塑平台“一站解忧”

走进黄山街道综治中心,“矛盾调解”“法治思想”“公共法律”主题墙依次展开,接待大厅、综合受理窗口、调解室、根治欠薪工作室、法律援助室等功能区集中设置。

在二楼,巨幅电子屏实时跃动,91个综合网格、91名专职网格员在线值守。依托“云龙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网格建设、实有人口、标准地址、事件处置等数据一屏统览。中心已接入“云龙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人民调解”“苏解纷”等平台,全新上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登记受理—先行调解—分流交办—处置反馈—审核终结”闭环管理。

黄山街道综治中心坚持“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服务理念。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多起涉企欠薪、房产维权等群体性纠纷,以及邻里矛盾、违规违建、房屋漏水等日常纠纷。过去社区“单打独斗”,如今司法所、人民来访接待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多部门同驻,警网融合、诉调对接,形成“网格首调—中心联调”的工作模式。

融合服务“暖人心”

近年来,黄山街道组建调解专家库,把街道职能科室、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以及行业志愿者编成“常备军”,实行精细化服务。“以前靠一张嘴,现在靠一支队伍。”梅园社区一位网格员感慨道。

为帮助居民妥善处理家庭财产继承中的法律难题,8月15日下午,梅园社区联合法律顾问汤倩影律师举办了“遗嘱知识专题讲座”。

“老房子想留给照顾我的小女儿,遗嘱怎么写才有效?”“父亲瘫痪无法写字,代书遗嘱行不行?”讲座还没开始,几位居民就围着汤律师聊了起来。汤律师用家常话把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知识,以及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等6种遗嘱的生效条件讲得明明白白。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法律知识,真好。”居民刘大姐笑着说。

“三官一律进网格”每月一主题,律师、警官等专业人士走进“社区课堂”,“身边人解决身边事”在黄山街道已成为常态。

联防治理“警网融合”

“电钻声特别大。”绿地南社区绿地世纪城72号楼业主在网格群@网格员,反映楼下商铺为抢工期昼夜施工且产生噪声,老人无法安睡、孩子难以专心学习。业主们多次沟通无果,双方矛盾逐渐激化。

网格员接报后第一时间与双方取得联系,入户倾听诉求,宣讲噪声污染防治法,促成装修方调整施工时段,并建议安装隔音板、低噪设备。业主们也理解装修方的工期压力,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绿地北社区居民赵先生的孩子跳绳影响到楼下孙女士正常休息。社区启动“警网融合”,网格员、民警共同入户走访,建议赵先生铺隔音垫、限定玩耍时间。在安抚孙女士情绪后,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强调邻里应互谅互让。最终邻里重归和睦。

商铺噪声、房屋漏水等日常纠纷,网格员巡查即报,中心联动城管、律师、民警同步释法疏导,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从“不知道找谁”到“先找综治中心”,居民的观念正悄然转变。在黄山街道综治中心,每一个诉求被认真聆听,每一道难题尽全力破解。桩桩件件“微实事”正在托举起“大治理”,“枫桥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黄山故事,仍在继续……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