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雷英
光伏板下菌菇飘香,议事长廊笑声朗朗,非遗铁花点亮夜空……走进全国文明镇——丰县师寨镇,一幅产业旺、治理优、乡风美的现代乡村图景扑面而来。近年来,该镇以“绿色产业筑基、红色治理聚力、金色文化铸魂”为主线,将文明实践融入乡村肌理,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绿色经济脉动 生态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丰县师寨镇小韩村的“菌光互补”产业园,光伏板与食用菌共同描绘着“一地双收”“菌光互补”的产业图景。200余亩光伏板如蓝色海洋铺展,板下60个菌棚内,羊肚菌正顶破菌袋。种植户韩安心擦着汗笑道:“板上可以发电,板下可以种菌,‘一地双收’让钱包鼓起来!”
利用光伏板下的闲置土地发展“菌光互补”模式,是师寨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融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菌光互补”产业园不仅让许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实现一地两用、收益叠加,为全镇经济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贾庄村特色农产品设施基地,171栋现代化高标准钢架设施大棚颇为壮观。师寨镇农技中心负责人李德志介绍:“暖棚有22栋,适合蔬菜或食用菌的周年栽培,凉棚有149栋,适合种植‘秋延迟’或‘春提前’高效经济作物,能有效增加农户的收入。”这些双拱伞形的新型宽体大棚,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理想条件。
近年来,师寨镇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精心培育“棚下经济”,形成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果品、生态养殖、光伏发电五大特色富民产业,为美丽文明乡村建设“增动力”,为富民增收“添底气”。
创新积分管理
“喜事堂”里盛放文明之花
漫步今日师寨,一幅生态宜居的文明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平整的水泥路延伸至每家每户,精巧别致的庭院花园生机盎然,幸福小院饭菜飘香,老人们围坐享用餐食,其乐融融;步行15分钟范围内,便民超市、健康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这种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正是师寨镇创新推行“积分制+”治理模式的真实写照。在魏堂村的积分超市里,魏金山正用积攒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房前屋后打扫、做好事、孝敬老人都能积分,积分能换东西,大家都抢着干呢!”
魏堂村探索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文明积分管理制,通过微信小程序建立“家庭积分银行”,将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行为量化为积分,村民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享受便民服务。每月“积分榜”公示、季度表彰激励,让文明行为“看得见、算得清、换得着”。
在小韩村,一座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可容纳15桌150余人的“喜事堂”,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这座免费提供场地的“喜事堂”,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便利,更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在这里,一桌简餐取代铺张宴席,一场协商化解陈规旧俗,让村民省心省力。自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举办婚丧嫁娶活动50余场。
在周彭庄村的红色议事长廊,村民们围坐一起,同村干部热烈讨论。“以前有事得跑村委会,现在遛弯时就能把问题反映了。”村民刘修河笑着说。这里,白天是民主议事的“议事厅”,傍晚成了村民纳凉聊天的“会客厅”,既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又增进了邻里感情。
从红色议事长廊的民主协商,到积分超市的文明兑换,师寨镇用“一根红线”串起了乡村治理的文明实践。这根红线,一头连着村民的急难愁盼,一头系着村子里的文明新风。
金色文脉传承
榜样力量润泽精神家园
“户户通”道路串联千家万户,新栽绿植掩映着白墙黛瓦,污水管网铺设让乡村告别“脏乱差”……如果说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是师寨镇创建全国文明镇的扎实注脚,那么更深层的蜕变,则藏在村民的笑靥里。
每年正月十五,仇八庄村的百姓大舞台都会被一场璀璨夺目的揉铁花表演点亮。非遗传承人仇栋带领几位村民旋转铁柱,烧红的铁屑如流星雨般划破夜空,铁花飞溅如星河倾泻,照亮围观村民喜悦的脸庞。“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和传承的魅力!”仇栋自豪地介绍。
近年来,师寨镇以非遗保护为抓手,通过打造百姓大舞台、培育乡村文艺品牌、扶持民间艺人等创新举措,让揉铁花、铝丝编、一指捋筋术等多项非遗技艺重焕生机。如今,揉铁花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不仅入选县级非遗名录,更成为节庆活动的压轴大戏。而以仇栋为代表的文艺能人们更是自发组建文艺团队,将传统技艺融入节庆活动,通过一场场“接地气”的民俗展演,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基因,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了情感桥梁。
“看!这就是咱们的‘师寨好人’!”在师寨镇李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们正围观新揭晓的好人榜。孝老爱亲的刘桂英、乐于助人的李克东……这些身边榜样的事迹,通过“银龄文艺宣传队”的快板、说唱传遍乡里。
近年来,丰县师寨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展文艺演出、红色电影放映、读书分享会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100余场次,惠及群众1.8万人次。丰富多彩的形式点亮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巡演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师寨镇以文明创建为笔,在产业“富口袋”、治理“聚人心”、文化“铸灵魂”的实践中,既让乡村美得有“颜值”,更让文明实践有“内涵”。这座小镇正以产业、治理、文化的协同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文明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