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一凡
开栏的话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味蕾深处是故乡。今日起,《一味一故乡》栏目正式启动,我们邀您一同走入徐州的田野乡间、果园基地,寻找最地道的风物、最淳朴的滋味。
为了让市民更直观感受乡土风味,徐州报业传媒集团重磅推出“家乡味道”徐州农特产品征集推广行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打通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最后一公里”,让徐州好物走进千家万户。
一口酥香月饼,承载的不仅是儿时的甜,更有一代矿工生活的温暖与坚韧。
中秋节快到了,要问“哪儿的月饼最好吃?”,老徐州人一定脱口而出——旗山矿月饼。
旗山矿的月饼,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秘方”,有的就是坚持食材好、皮薄馅足、酥香可口。它自成一派,既非广式,也非严格的苏式。金黄酥皮下,裹满了花生、核桃仁、葵花仁、芝麻、冰糖,咬一口,碎屑簌簌落下,得用手托着,舌尖上的香甜氤氲开来,是一种岁月醇厚的味道。
旗山矿月饼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为改善职工生活,旗山矿精心制作月饼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后来在食堂窗口进行销售。因其价廉物美、酥香可口,每逢中秋佳节便供不应求。
每年中秋前几天,旗山矿食堂便透出烘月饼的香气。麻油味顶厚实,混着炒果仁、糖渍馅料的香,一缕缕飘出来,勾住人的脚步。有些勤快的家属,早早便凑到食堂窗口,赔笑打听:“老师傅,今年月饼做多少?五仁的有几炉?豆沙的几时出?职工分完后可有多的?要不要粮票?”老师傅一边揉面,一边笑呵呵答几句,她们便满意了,转身回家跟丈夫盘算:豆沙的买10个,鲜肉的称5个,五仁的馅料扎实,送亲戚也体面,须得多备……
旗山矿的月饼,不需粮票,价低馅又足,外单位的人听说了,都想托矿上的熟人代购。中秋时节,拎两包旗山矿的月饼走亲访友,是既实惠又有面儿的事。
于是,这源于煤矿的月饼,成了徐州人共同的味觉记忆。
小孩子有事没事就跑去食堂转悠,一边闻着香气一边互相吹牛:“冰糖五仁的,我一口气能吃4个!”“我能吃6个!”实际上,家家都是人多饼少,每人能分到半块就很不错了。
记得有一年中秋,矿上的老师傅老李加班做月饼,他小儿子蹲在灶房门外不肯走。老李心一软,掰了半块刚出炉的五仁月饼递过去。孩子双手捧着,也不怕烫,小口小口地吃,连落在掌心的渣也舔得干干净净。后来那孩子工作也进了矿,每年中秋仍只认这口老味道。他说,他吃的不只是月饼,更是儿时的回忆。
如今想来,那一口甜里,藏的何止是果仁与糖,更有一代人的辛苦与信念。
2024年,旗山矿月饼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其制作技艺入选徐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的旗山矿月饼仍用复古典雅的牛皮纸包着,老师傅们守正创新,开发了低糖的木糖醇月饼,让担心血糖的人们也能尝一口团圆味。
“中秋合家欢,月饼选旗山”已经深深地留在了徐州人的印象中。孩子们或许已不像旧时那样珍视每一口碎屑,但那味道,却深植于记忆。有从外地回来的人,总要特地到矿上买些,说这是“家乡的味道”。一位退休老矿工说:“我的根在旗山矿,就喜欢吃这月饼,别家的比不了!”
一块圆圆的月饼,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地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情感,也在这酥软甜香中代代相传。
想要购买旗山矿月饼,找回儿时记忆吗?“百名村支书 带货进城来——徐州市2025中秋好物大集活动”将于9月13日、14日在湖北路体育馆举行。还有更多家乡好物,登录徐报集团自主创办“彭橙GO”线上商城,一键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