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7

闲置地块变身“文化客厅” 丰县凤城街道两处新建公园对外开放 徐州日报 | 2025-09-01 

本报记者 马永康

近年来,丰县积极响应城市绿化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号召,将原本闲置的地块精心打造成别具一格的公园,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近日,凤城街道辰明社区邵堂村与程小楼村的两处新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两处公园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植入传统农耕文化元素,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搭建起传承乡土记忆的文化平台,成为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走进邵堂村的农耕主题公园,青灰色的仿古围墙环绕四周,与平整干净的石板路相得益彰。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中心区域的一组老物件:农家碾盘上的纹路清晰,记录着经年累月的研磨痕迹;一口棕褐色的陶制粮缸表面布满细密的锔钉,如同一个个精致的金属补丁;旁边的石磙、木犁等农具经过专业清洗修复,木质把手被摩挲得光滑油亮。这些承载着几代人生活记忆的农耕器具,如今成了村民茶余饭后驻足观赏的“文化展品”。

“这口粮缸是我家传下来的,以前装粮食能用上几十年,坏了就找锔匠修补。”一位来自邵堂村的村民表示,“现在年轻人很少见过锔匠手艺,把这些老物件摆出来,既能让大家怀旧,也能让后辈知道以前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据社区干部介绍,在前期人居环境整治调研中,不少村民提出希望保留这些老物件。社区最终决定将闲置地块改造成农耕主题公园,让散落民间的农耕器具“集中安家”,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载体。

而程小楼村的口袋公园则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幸福空间”。记者在现场看到,健身器材处,几位老人正在锻炼身体;公园的凉亭下,三五成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不远处的儿童游乐区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堆满杂物的闲置空地。“以前想找个锻炼的地方都难,现在早晚都能来公园活动活动,身体越来越硬朗了。”程小楼村的一位村民一边转动健身器材,一边笑着说。

据了解,这两处公园建设是凤城街道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街道坚持“因地制宜、功能优先”的原则,充分挖掘闲置土地潜力,既通过植入文化元素保留乡土特色,又围绕村民需求完善健身、休憩等功能,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如今,辰明社区的公园已成为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清晨,健身爱好者在这里打太极、练早操;傍晚,家长带着孩子在园内嬉戏;周末,不少村民带着外地亲友来参观农耕展品。从闲置地块到“人气地标”,公园的蝶变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更让村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