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晓妹 吴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指引,在 7 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被着重强调。会议为当下及未来的城市工作锚定了方向,明确要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鼓楼区黄楼街道在中心商圈精细化整治中使用的 “烟火与秩序” 平衡术,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市民成为治理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治理的初心,始终围着 “市民需求” 转。过去,中心商圈非机动车乱停堵路、游客拍照受扰、市民逛街 “绕着走”,这些看似细碎的烦恼,却是群众最迫切的诉求。黄楼街道没有搞 “一刀切” 的禁停,而是深入排查、科学规划,在行人少处增划停车区,在密集处设物理隔离,在路口安装停车指示牌,每一项举措都瞄准群众 “出行顺不顺心、逛街舒不舒心”,把治理的 “精度”对准民生的“痛点”,让秩序感从 “管理者要求” 变成 “老百姓需要”。
治理的力量,始终靠着 “市民参与” 聚。商圈的烟火气,离不开商户的经营、市民的配合。徐州没有单纯依赖执法管控,而是推动政企协同。金鹰、苏宁的安保主动值守劝离,商户从 “被管理者” 变成 “共治者”;街道还鼓励市民化身志愿者,让 “要我守秩序”变成 “我要护环境”。
这种“大家的商圈大家管”的氛围,打破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立,让治理不再是单向的约束,而是双向奔赴,凝聚起共建的合力。
治理的成果,始终朝着“市民满意”去。如今的中心商圈,不仅非机动车停放井然,今年以来更有56家首店入驻,销售额同比增长5.42%,市外游客占比超三成。这背后,是 “秩序”为“烟火”护航——整洁的环境留住了游客,规范的经营提振了商业,最终让市民逛街有幸福感、商户经营有获得感、游客打卡有愉悦感。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迈向未来,徐州中心商圈更需持续践行 “有机生命体”治理思维,在优化空间布局、完善服务功能、传承文化基因上深度发力。
徐州中心商圈的实践证明,城市治理的密码就藏在“人民”二字里。只要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就能让城市既有烟火气的温度,又有秩序感的品质,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