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昱
“孩子学得开心、玩得尽兴,每天回家都念叨班上的趣事儿,我们上班也不用揪着心了!”提及今年泉山区七里沟街道的暑期托管班,家长王女士语气里满是踏实。今年暑假,七里沟街道“果香七里”爱心托管班再启航,为职工、辖区部分困境儿童及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安全充实的假期托管服务,让家长不再为“孩子去哪儿”发愁。
寒暑假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期,却常成为家庭看护的“空窗期”。自2022年起,七里沟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将假期托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历经4年实践,街道托管班实现从“托得住”向“托得好”的跨越,成为基层治理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生动写照。
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构建服务体系
“4年前办托管班,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手里有了一本‘资源活字典’,底气足多了!”街道工会副主席张华见证着托管班的点滴变化。
时间回到2022年寒假,针对双职工、中低收入等家庭“假期看护难”问题,街道党工委指导新语社区开办爱心公益托管班,获得群众广泛好评。这让街道党工委下定决心:要将这件实事办好,办成群众信赖的长效品牌。
为推动托管服务从“临时托管”升级为“长效机制”,街道建立“1+N”联动体系:“1”即街道党工委统筹主导,“N”即整合工会、团委、妇联、辖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凝聚服务合力。同时,整合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朱德楼”等核心阵地,发动“双报到”党员、教师党员、大学生志愿者、“五老”人员等骨干力量组建“爱心托管”志愿队伍,让孩子们享受多样化成长服务。
通过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对接,托管班从“政府单干”迈向“社会共治”,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课程升级:分龄定制培育核心素养
“以前托管班多是写作业和自由活动,现在课程天天不重样,孩子早上也不睡懒觉了,就怕错过精彩内容!”如今,家长们的普遍反馈,道出了街道托管班课程升级的“密码”。
“托住”容易,“托好”难在“有料”。今年暑假,七里沟街道聚焦“红色铸魂、文化润心、能力提升”目标,以“托+管+教”模式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为贴合不同年龄段成长需求,街道按年龄与认知规律,将托管班精准划分为低龄段(6—8岁)、中龄段(9—11岁)和高龄段(12—14岁)3个组别,提供“差异化”托管服务:低龄段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为主,开设绘本阅读、创意美术等课程;中龄段在趣味性基础上增加知识性,侧重培养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高龄段则更注重深度和实践性,着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欲。
“我们希望通过‘托管+教育’的融合,让孩子不仅有人管,更能学得广、玩得好、成长快。”张华说。
安全保障:服务升级护航健康成长
“托管服务好不好,安全是底线,细节见真章。”这是七里沟街道对托管班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4年如一日的坚守。街道构建起“场地—人员—流程”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联合泉山团区委先后招募6批次“公益暑托服务”大学生志愿者,还为每个托管点配备了经验丰富的专职管理人员。在场地与物资保障上,每日课前半小时,工作人员会对活动场地、消防设施等进行排查。街道工会更贴心为孩子们提供“两餐一点”——营养均衡的早中餐和新鲜水果点心,让孩子吃得健康、学得安心。
同时,街道将安全教育从“被动灌输”变为“主动体验”。通过与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等团队共建,开设安全自护教育、反诈宣传讲座,组织消防逃生、防拐防骗等情景模拟演练,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互动中掌握应急技能,将安全意识的种子深植于心。
“托管班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接下来,街道将继续关注群众需求,不断优化托管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努力将“果香七里”爱心托管班打造成孩子喜爱、家长满意的民生工程,擦亮民生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