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激发夜经济新活力 铜山区三堡街道解锁“烟火密码” 徐州日报 | 2025-08-07 

本报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张玄子

盛夏时节,当夜幕降临时,铜山区三堡街道久久农业科技示范园灯牌次第亮起,烧烤的烟火气与冷饮的清凉感交织,带来如织的人流量。曾经的荒地为何如今能一跃成为三堡“夜经济”新地标,这背后,三堡街道政协通过专题调研、建言献策,强力解锁“烟火密码”。

近年来,三堡街道政协持续关注辖区“夜经济”发展,成立调研组深入迦南农场、栖谷云落、半亩塘酒店等地,实地查看商业形态、消费业态和经营管理情况,与商户、游客、管理部门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建议。

“夜间经济业态单一,文化内涵不足。”“夜市布局分散,缺乏统一规划。”调研中,委员们敏锐捕捉到制约“夜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部分夜市存在环境卫生差、扰民投诉多等问题,需要重新优化布局;部分景点缺乏特色文化元素,难以吸引游客停留……通过调研,街道政协形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提出了“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找准发展定位、创新投入机制,营造业态多元消费场景”等多项针对性建议。这份报告不仅为街道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更成为推动“夜经济”提档升级的“路线图”。

为切实将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助力“夜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街道政协在形成调研报告后持续跟踪落实,联合三堡社区、城管、资规等部门,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打造三堡大集夜市,将流动摊贩纳入统一管理,在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的同时,让“夜经济”更规范文明。

走进三堡大集,整个夜市布局井然有序,摊位整齐划一,各类特色小吃、饮品琳琅满目,吸引众多居民前来品尝。“我们以前在外面摆摊,没那么规范,停车也不方便。自从进驻三堡大集后,人流量大了,管理也规范化了。”摊主李女士说道。

如今的三堡,夜间经济已从单一的“夜市摆摊”升级为多元消费场景。在政协委员的积极协调下,迦南农场对园内重点区域进行集中亮化美化,实施景观打造、装饰照明、标识指引等工程,并根据季节特点创新开发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学习性强的多元化夜游项目,点亮三堡“夜经济”新图景。

8月1日,在迦南农场露营基地,来往的游客沿着篝火围成一个个大圈,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在璀璨迷人的烟火交织中共享欢乐。“这里真的是一个心灵休憩地,不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还有这么热闹的篝火晚会,让我体验到了城市慢生活,真的特别好。”游客刘先生说。

一次次深入现场的面对面交谈,一次次思维碰撞的协商座谈,有力助推文旅融合的“夜经济”模式“破题出圈”。街道政协委员们纷纷表示,将持续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深入调研、精准建言,积极为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激发“夜经济”活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