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梦雨 实习生 张晓敏 吴子豪
连日来,徐州多地持续高温,用电负荷节节攀升。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数据显示,电网负荷突破9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
面对这场高温“烤”验,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积极优化电力资源调度,加强电网运维,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全力应对夏季用电“尖峰时刻”。
突破900万千瓦 用电需求激增 负荷连创新高
今年入夏以来,受7月初第一轮持续高温天气影响,从7月2日的893.7万千瓦到7月7日的973.8万千瓦,徐州用电负荷五创历史新高,最高达973.8万千瓦,较去年增加约104万千瓦,增长11.98%,增量与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
主城区及其他县(市、区)负荷均创历史新高。市区最高负荷达327.3万千瓦,首次突破300万千瓦。
与往年相比,今年徐州最高负荷时段由晚高峰变为午高峰。受6月1日分时电价政策调整影响,中午11时至13时为电价低谷时段,午间负荷增长约40万千瓦。高温天气较去年大幅提前,负荷新高提前。
放眼全省,今夏江苏最高负荷已创1.53亿千瓦的历史新高;江苏13个设区市用电负荷峰值集体刷新纪录。徐州最高负荷位居全省第6位、苏北第1位。
据统计,2025年1—6月份,徐州全市全社会用电量23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工业用电量约为1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3.7%。
持续攀升的用电负荷,既反映了高温天里民生与生产的旺盛需求,也凸显了徐州作为苏北电力枢纽的关键作用。从工业用电到居民用电,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城市经济活力与民生需求的双重驱动,徐州电网将依托坚实电源基础与智能调度体系,持续保障电力供应平稳。
922.3万千瓦 “绿电”发力 夯实电网“硬实力”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徐州积极拥抱绿色能源,让清洁电力成为迎峰度夏的新支撑。
在新沂市双井村,成片的光伏板如“电力梯田”铺展。
作为江苏省首批农村分布式光伏“整村连片开发”新模式的试点村,双井村“整村光伏”建设在今年2月初基本完成,截至上半年,该村光伏用户总数56户,占可开发用户数的81%,总容量达2709千瓦。通过10千伏线路间功率互济,区域光伏发电实现就地消纳。
近年来,徐州地区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6月底,徐州全口径风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922.3万千瓦,其中风电19座、装机容量103.01万千瓦,占比11.17%;纳入调度管辖光伏298座、装机容量272.5万千瓦,占比29.5%;非调管营销低压分布式光伏共计15.21万户,装机容量546.8万千瓦,占比59.3%,总户数位列全省第一。
然而,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在迎峰度夏期间尤为突出。破题的钥匙,在于储能的“时空转换”。
7月4日,江苏徐矿新能源有限公司丰县储能电站项目成功并网,装机规模为50MW/100MWh,可以提供50兆瓦的稳定输出功率以及能够存储100兆瓦时的电量。这是丰县首个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将对江苏电网“削峰填谷”、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网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走进项目现场,储能集装箱沿场地有序排列。在关键时刻,它们就像大型的“电力充电宝”,能够即刻释放储备电能,守护供电稳定。
该项目已被省发改委纳入全省电力规划,在夏天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可毫秒级响应省调指令,于每日电力峰段、尖峰时段精准释放储备电能,有效缓解区域电网供电压力,为千家万户清凉度夏筑牢“电力安全网”,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支撑。
作为江苏省的能源基地,徐州电网不仅仅承担本地区能源供给,更担负着国家电网“西电东送”、华东电网“北电南供”的重任。徐州地区各类电厂装机总容量2144.05万千瓦。
为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可靠供应,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按期完成16项迎峰度夏工程建设,累计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4条、变电容量43.9万千伏安,有效补强电网网架结构。目前,徐州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变电站、地区主力发电厂为支撑,220千伏多环网运行的网架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00多通电话 资源精准调配 构建供需“柔韧网”
高效的能源调配体系为迎峰度夏提供有力支撑,实现电力资源供需平衡、高效利用。
“你好,我是徐州地调,现在开始调度操作,编号是五洞拐九,操作单位翟山变,操作内容……”国网徐州电力调控中心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调度班班长李贝贝挂掉电话,便在调度管理平台发令。
调控大厅的屏幕上,电网负荷曲线如波浪般起伏,实时跳动的数字背后,是全市用电负荷持续高位运行的紧张态势。
作为电网的“指挥中枢”,这里24小时灯火通明。迎峰度夏期间,调度员们最多一天要接听300多通电话,处理上百条操作指令。遇到特殊天气,通宵调度更是家常便饭。
“每一条调令都关系着电网安全,必须精准无误。”李贝贝说,他们就像电网的“神经末梢”,要在负荷高峰时平衡供需,在突发状况时快速响应。
迎峰度夏的电力保障,不仅需要多发电,更要“巧用电”。加强需求侧管理,挖掘用户端调节潜力,已成为重要的调节手段,能有效帮助电网实现“削峰填谷”。
在夏季用电高峰,居民空调负荷无疑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数据显示,今年,徐州空调负荷375万千瓦、占比39%,较去年空调负荷增长约29万千瓦。
去年,国网江苏电力在徐州等地开展系统试点,当预测到用电可能紧张时,电力部门利用软件给居民手机上发送邀约,鼓励居民主动调节大功率智能家电的温度,减少用电,从中获得电费奖励,将提升新能源发电的使用效率。2024年夏季至今年初,分批次邀请超过100万户居民参与调节,高峰期让出的电量负荷超过50万千瓦。
这有效激活了千万家庭和企业的“柔性力量”,释放了巨大的需求侧调节潜能,为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缓冲空间。
1200余名保电人员 科技赋能提效 打造智慧“电力脑”
“3号主变油温55℃,与后台采集温度一致……”7月14日,在铜山区茅村镇的500千伏任庄变电站,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曹金声、李翔宇对站内设备开展特巡及红外测温工作,确保高温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每天两次对所有变压器、断路器等设备进行巡视,并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设备温度,发现异常立即处置。”曹金声介绍,“遇到极端天气或高负荷还要加密巡视频次。”
为了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变电站还引入了无人机巡视,弥补了高空点位巡视的不足。同时,还配备3台机器人,按照规定路线自动巡视,通过摄像头捕捉图像协助完成巡视。
“它们能发现人眼不易察觉的隐患,特别是在高温酷暑下,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巡视质量。”曹金声补充道。
红外测温仪对重要设备进行精细化特巡,无人机巡检直抵高空盲区消除隐患,渠道可视化监控织就立体巡查网,AI算法精准预判负荷变化……从地下电缆到高空线路,从发电端到用户侧,科技正全方位守护着电力供应,让电网在高温高负荷下保持“弹性”,既能扛住用电高峰,又能快速应对突发状况。
对于迎峰度夏关键期,国网徐州供电公司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滚动开展负荷预测,广泛运用带电作业、不停电作业等手段,各级供电服务人员始终忙碌于电网点位、社区企业和田间地头,全力以赴保供电,满足高峰时期电力需求。
全市40辆中低压发电车、85辆中低压带电车、61台发电机、262名不停电作业人员整装待命,180支抢修队伍、1200余名保电人员全面就位,确保快复电。做好敏感用户、快转能力不足线路预警和应急抢修预案,试点建设“市县支援、县域互援”应急支撑机制,确保城市“用电无忧”。
电力保供关乎千家万户的清凉,关乎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当前,高温仍在持续,用电负荷依旧高位运行,迎峰度夏任务艰巨。徐州将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以多元协同的保供体系,为城市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