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3

张益鸣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八年制)专业录取 高三曾掉链 靠这几招考上北大 徐州日报 | 2025-08-07 

本报记者 刘泓雨

编者按

8月10日,2025徐州教育“三好”报告会如期而至。本次活动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农商银行冠名,徐州得瑞教育协办,同时得到了江泰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的支持。届时,“好学生”“好老师”“好家长”共同讲述学习的故事,让您看见兴趣与学业共舞的平衡之道,听见家庭与校园共育的温暖回响。

报告会消息自发布以来,受到全城瞩目。我们收到大量咨询,感受到了大家对活动的关心,也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有网友留言为罗冬丰老师打Call:“罗老师是数学竞赛高级教练员,强将无弱兵!”有家长想带孩子听一听中考数学满分的学长学姐的学习方法。为了回应大家的关切,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让您抢先看“三好”!

此外,报告会门票同步开售,票价20元/张,门票所得全部用于爱心助学活动。这份善举,我们邀您一同参与!

在2025年高考中,徐州市第一中学应届毕业生张益鸣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基础医学(八年制)专业。这个曾在高三上学期因成绩下滑陷入迷茫的少年,最终凭借破釜沉舟的勇气,走出了一条逆袭之路。

“千锤百炼”的通关秘籍

初见张益鸣,这个清瘦的少年有些不苟言笑,但眼神中透着坚毅——那是攻克无数难题、试过无数路径之后的底气。

张益鸣是能把细节做到极致的人,注重探索自己的学习逻辑。在整理化学错题时,他不仅记录错误原因,更重点标注解题技巧和化学原理的延伸知识,在每次考前反复翻看。

在数学学习中,他总结提炼每道题的“题眼”——比如,看到“边角关系”就联想到正弦定理,看到“最值问题”就锁定导数方法,把解题技巧和思路对应起来,大大提高了答题效率。

生物学科的学习更显他的巧思。别人埋头背诵知识点时,他选择“以写代背”:课前预习时,手写又长又难的知识点;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再写一遍;课后结合PPT整理笔记。这种“理解为先、重复巩固”的方法,让他在生物学科上始终保持优势。

从“排名焦虑”到心态突围

刚上高三时,张益鸣也曾陷入“盲从”的漩涡——看到同学刷题他也跟风,听说熬夜刷题有效就硬撑着熬夜,结果成绩不升反降。“那些看似努力的行为,其实是‘无效努力’,因为我根本看不到这些所谓的‘努力’带来的实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张益鸣经历了求学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从原本的前十名左右,退步到五十名开外。“那次考试是我自认为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结果给了我重重一击。”回望来时路,他不遮掩曾经的挫败感,“当时就觉得,也不会比这再糟糕了。”

痛定思痛后,张益鸣索性从名次的困扰中抽离,他开始把目标从“下次考多少名”转向“这次要解决哪些问题”上。他逐渐意识到:“平时考试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检验知识体系的漏洞。”这种“问题导向”的专注,让他摆脱了焦虑,成绩稳步回升,二模、三模均进入年级前十。

高三最后30天,他的短期目标清晰而具体:攻克数学最后两道压轴题,掌握错题的解题关键和思路技巧。他的心态也从最初的严阵以待转向从容应对。

前行路上有温暖相伴

回望高中生活,张益鸣最怀念的是这段“纯粹的奋斗时光”。

在竞争激烈的创培班,各位老师是行程中的灯塔,为他们指引方向、给予鼓励。他和同学既是对手更是战友:“我们不攀比排名,而是互相分享错题技巧,如果可以的话,也会提醒对方的薄弱点。”

在张益鸣的成长路上,母亲的付出是温暖的底色。孩子的辛苦,母亲看在眼里:“他的衣兜里常有小便利贴,那是他无时无刻不在记忆的知识点。”张益鸣也在心里感谢母亲的付出:“她起得比我早,睡得比我晚,腰椎不好还硬撑着照顾我。”

“妈妈总说,‘只要我平平安安走进考场,就是她的心愿’。”这份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让张益鸣在压力中始终有底气,在迷茫时总能找到方向。

如今即将踏入北大校园,张益鸣对未来充满期待。“基础医学能让我在生物领域深入探索,这是我真正热爱的方向。”高中的经历教会他最重要的事——瞄定目标,不辜负自己的热爱。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