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苏楠的“村咖”飘香苏北 ——邳州特色经济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徐州日报 | 2025-08-05 

本报记者 于洪涛

在龚湖村,农闲时来“村咖”看看书、喝杯咖啡,正成为村民的一种新时尚。

慢生活的“村咖”,能够在苏北农村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和一个名叫龚苏楠的年轻人有关。

龚湖村是邳州市议堂镇的一个自然村,村常住人口仅2000余人,因为是城区近郊村,地理环境优越。村内有十余家企业,流动人口也相对较多,咖啡馆在这里出现就有了消费基础。

7月21日上午,记者从邳州市城区出发,沿建设路南行,过南大桥后,仅3分钟车程,即来到了位于270国道边的“半隐田野”咖啡馆。推开咖啡馆的大门,一位年轻人正坐在吧台前,手把手教工作人员磨咖啡豆,他就是咖啡馆的主人——龚苏楠。

“我们‘村咖’销售的不仅是茶咖醇香,更是承载着现代乡村人对‘诗与远方’的想象,对更高品质生活的不懈追求。”龚苏楠一边磨着咖啡豆,一边聊着“村咖”催生出来的另类情绪价值。

龚苏楠,这个90后年轻人,身上始终带着军人特有的坚毅与果敢。从部队退役后,他选择在杭州打拼,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在工作中崭露头角,逐渐在城市里站稳了脚跟。

当时的他,拿着“阿里巴巴”30多万元的年薪,生活安稳、家庭幸福且前景可期,老家的不少朋友和亲戚都羡慕他在大城市的光鲜生活。

然而,即便身处千里之外,龚苏楠的心却从未真正离开过那片生养他的沃土。他时常通过电话、视频了解家乡的点滴变化,看着家乡依旧存在的发展“短板”,心里总不是滋味。

2020年中秋前夕,一通来自老家的电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他平静的心湖——家乡向他抛来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回乡担任村支书,带领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路。

“接连几夜,我都梦见自己当年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去当兵的场景。”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强烈的“回家”念头在龚苏楠心中愈发坚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用自己的力量为这片土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龚苏楠深知,家乡的落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它需要有人挺身而出,需要长期的坚持,更需要有年轻人带来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思维。

带着这样的信念,龚苏楠毅然递交了辞职信,放弃了令人艳羡的高薪,收拾好行囊,带着满腔的创业激情和为家乡作贡献的执念,登上了高铁。

在邳州市公开选拔优秀人才活动过程中,龚苏楠从备选村干部队伍中脱颖而出,后被任命为议堂镇龚湖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龚苏楠迅速转变角色,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土地和农作物生产情况,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他用在大城市学到的先进理念,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一步一步规划着家乡的发展蓝图。

产业项目,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受安吉“村咖”变身乡村文旅“流量密码”的启发,龚苏楠萌生了发展特色产业的念头。经过市场调研,再结合镇里近年来发展特色农业和新兴产业的规划,龚湖村的“村咖”及文旅项目,在龚苏楠的推动下正式启动。

经过半年的规划建设,“半隐田野”咖啡馆正式开业,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互联网、小红书、抖音等自媒体的传播下,先后吸引宿迁、淮安、连云港等地客户前来考察学习。

随着“村咖”的经营走上正轨,龚苏楠又有了新目标:“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去年调研时了解到露营、垂钓很有市场,正好村里有条件,于是我们又规划了垂钓中心、野营烧烤中心,盘活了15亩闲置土地。”在村咖服务中心,龚苏楠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如果效益良好,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充电站、亲子研学、汽车露天影院等服务内容。”

作为村书记、咖啡馆的主理人,龚苏楠最近正和团队商议对现有的物理空间进行提升,计划在未来一个月内增加两个集装箱,创新场景设计,保持业态活力。

眼下,议堂镇正在打造全域乡村文旅项目,龚湖村也在规划将乡村咖啡馆装进“全域旅游导览图”里,用一杯杯咖啡“串联”起一个个景区,让游客喝着咖啡就能打卡议堂,激发当地旅游消费的新活力。

记者手记

如今的邳州,越来越多的村书记纷纷“上网触电”做直播、忙带货,让“流量”变能量、变留量,吸引更多的“游子”回乡创业。当越来越多的“龚苏楠”带着新理念回家,当每个乡村都学会用年轻人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乡村振兴之路便有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为了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过上更好的生活,龚苏楠的这份选择,不仅是对家乡的深情回馈,更是新一代年轻人责任与担当的生动诠释。从企业高管到村党支部书记,从传统农业种植到网红咖啡馆主理人,龚苏楠的创业故事,正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