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危房变新居 让“安居梦”照进现实 我市高质量开展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 徐州日报 | 2025-08-05 

本报记者 尹亮

“一下大雨,院子里的水就会漫到这里!”近日,铜山区张集镇杨楼村83岁五保户胡乐廷指着自己的膝盖说,“现在好了,新房子马上开工,不用我花一分钱,3个月后就能住进新房子了。”

不远的李村村,孙大爷的房子刚刚建好,告别居住40年的老房子,孙大爷对新房子怎么看怎么欢喜:“镇里的干部三天两头到我家里劝我盖新房,太谢谢政府没有忘记我。”

…………

2021年以来,徐州市将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累计改造危房6057户,惠及数万农民。

徐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农村危房改造有关部署要求,始终把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持续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安全和居住条件,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有力推进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动态监测 不让一户“掉队”

铜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蒿天蒙的案头上放着一份低收入群体危房情况表,通过这份表格,他就能及时准确掌握全区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以及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等农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和人口身份信息。

“在市住建局的指导下,铜山区实施动态监测,及时掌握住房安全状况。”蒿天蒙介绍说,铜山区充分利用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将新增危房纳入年度改造计划。

7月19日清晨,沛县张寨镇李楼村的网格员李振天背着工作包,挨家挨户敲开低保户的院门。“李大爷,您家西墙的裂缝最近有没有扩大?”他一边询问,一边用手机拍照上传至“农村危房改造信息系统”。

这套覆盖全市的动态监测网络,让住房安全隐患无所遁形。

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共享低收入群体数据,结合基层常态化巡查,2025年全市新增的1364户危房全部纳入年度改造计划。

在邳州市铁富镇,五保户吴井标对此深有感触:“我的房子是35年前修建的,村干部每月都会巡查房子,上个月屋顶漏水后,第二天就来鉴定了,这速度太暖心了。”

据了解,2021—2024年,全市共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6057户,其中丰县1517户、沛县978户、睢宁县686户、邳州市1005户、新沂市803户、铜山区686户、贾汪区337户、徐州高新区4户、港务区41户,农村危房改造户数位居全省第一。

阳光改造

群众心里“亮堂堂”

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县(市、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按照农户自愿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程序规范实施。在改造方式上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确保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在‘阳光’下运行。”这位负责人说。

2024年12月,在铜山区张集镇,由住建工作人员、镇领导、相关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确定了2025年该镇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名单,并进行上报、公示。

“名单没有问题,名单上村民的房子确实不能继续住下去了。”对于最终的改造名单,群众纷纷表示,“就该是他们。”

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根据房屋危险程度和农户改造意愿选择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等方式。我市睢宁县、邳州市、新沂市等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域全部采取拆除重建或选址新建等方式。

新沂市马陵山镇湖东村五保户许大爷的房子被鉴定为C级,镇里建议他重建新房,但许大爷对老房子感情很深,不太愿意重建新房。“镇干部、村干部三天两头做工作,我知道,他们是为我的安全着想。”最终,许大爷在原宅基地选择重建一套62㎡的砖混新房,“全用政府补贴的钱,我一分钱都没花。”

7月17日,许大爷新房建成,镇干部、村干部都来到他家祝贺,许大爷紧紧握着住建干部的手激动地说:“还是新房好啊!”

匠心筑梦

乡村工匠“挑大梁”

住房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是回应群众期盼、筑牢乡村发展根基的需要。

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开展以来,各县(市、区)积极组织开展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教育,建立乡村建设工匠名录,落实乡村建设工匠施工质量安全责任。

在铜山区张集镇杨楼村,乡村工匠张峰是全市1509名持证乡村工匠之一,他负责胡乐廷新房重建指导工作,手中由市住建局推广应用的《徐州市农房通用图集》已被翻得卷边。“以前盖房凭经验,现在按标准来。”他指着图纸介绍,“这份图集事无巨细,只要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安全有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训合格的乡村工匠1509人,其中市级培训122人、丰县247人、沛县116人、睢宁县174人、邳州市685人、新沂市93人、铜山区72人。指导农户主动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经过培训合格的乡村工匠进行施工,不断提升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水平。

“到达这些施工节点后,必须停下来,我们要检查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张集镇住建干部陈进军叮嘱施工负责人陈家明,“他们都不容易,工程质量必须严格保证。”

陈进军表示,重建工作开展后,他每周都会来到现场查看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安居圆梦

新居托起新希望

6月29日,中雨。张集镇李村村孙大爷安坐在新房屋中,院子里的雨水顺着硬化地面流到门口。“以前外面下雨屋里滴水,现在房子地基和院子抬高了整整1米多,再也不怕下雨了。”孙大爷感慨地说。

市住建局村镇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住建局将高标准推进2025年度危房改造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全力做好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工作,严格规范相关程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按时完成年度危房改造任务。同时,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农房通用图集的推广使用,全面提升农房建设水平和质量安全,让镌刻着“住有优居”的民生温度温暖每一位农村低收入群体,把更多“安居梦”照进现实。

2025年,全市1364户改造任务已全面启动,更多的安居故事已在乡村沃土中茁壮成长。

■记者手记:

从“忧居”到“优居”,徐州用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幸福之门”。这把钥匙,是动态监测的精准,是阳光操作的透明,是工匠精神的传承,更是党员干部“把群众事当自家事”的初心。一户户拔地而起的安稳家园,不仅是遮风挡雨的庇护之所,更已成为连接过去困顿与今日安稳的情感枢纽——它们沉甸甸印证了这片土地上守护住每一扇门窗后平凡幸福的价值与意义。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