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春元
走进泉山区奎山街道奎园社区望月园小区,整洁的道路、规范的停车位、崭新的充电桩,处处彰显着老旧小区改造的丰硕成果。“每天走进小区,心情都很舒畅。”居民李阿姨的笑声里,满是藏不住的舒心。
2017年3月15日,望月园党支部成立,小区居民王晓章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既然当了书记,就得为百姓办实事。”王晓章在第一次支部会议上这样说。翻开他8年来记录的8本厚厚工作笔记,每一页都记满了支部的大事小情,也记录着一位退休党员的不变初心。
2019年,望月园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清理一楼住户私自圈占的小菜园。这些绿油油的菜地虽然给部分居民带来了便利,却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了整体环境。王晓章坚定地说:“必须清理出来,改造成停车位。”
但很多一楼居民反对:“我种了十几年的菜,凭什么说清就清?”“我不要停车位,我也不买车!”面对阻力,王晓章没有退缩。他带着楼长们挨家挨户做工作,常常一谈就是大半天。“老张啊,你现在不买车,以后子女来看你,车停哪儿?”“李大姐,万一哪天有老人突发疾病需要急救车,进不来怎么办?”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也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留出了适当的绿化空间。
为了这件事,王晓章先后组织了十几次协商议事会。最终,居民们被他的执着打动,改造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如今,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成了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初反对的居民见到王晓章都会不好意思地说:“王书记,还是您有远见啊。”
2019年,徐州市出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补贴政策,但望月园小区是铁路职工宿舍,属于集体产权,不符合补贴条件,这个消息像一块大石头压在王晓章心上。更让王晓章揪心的是,小区里多位老人每次见面就拉着他的手说:“王书记,我就想给孩子们留个房产证啊……”“一定要把房产证办下来。”王晓章暗下决心,多次找到相关部门协商。那段时间,他常常天一亮就出门,傍晚才回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望月园小区成为铁路职工小区集体产权转个人产权试点小区。为了不让腿脚不便的老人奔波,王晓章带领支部党员上门服务,360户居民足不出户就拿到了房产证。当鲜红的房产证发到80岁的刘奶奶手中时,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王书记,您这是上门入户为我们办实事啊!”
小区改造期间,有居民提议,希望建一处活动室。但小区空间和经费都有限,王晓章灵机一动,把目光投向了南门旁的空地。他带领党员们清理杂物、铺设地砖、安装座椅,搭建了一个板房活动室,很受居民欢迎。夏天到了,又有人反映板房里没空调,室内太闷,不如露天的活动室舒服。王晓章通过协调,又在小区的北门找了一处空地,还特意搭建了遮阳棚,取名为“火车头党群活动点”。
夏天的傍晚,这里总是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打牌、拉家常,谁家有什么困难、小区哪里需要改进,都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王晓章几乎每天都会来转转,听听大家的意见建议。渐渐地,这个活动点成了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在社区党委的牵头和王晓章的带动下,望月园小区成立了“众望志愿者服务队”,许多老党员主动加入服务队。有的自费购买灯泡,安装单元楼道灯;有的主动学习维修技能,免费为居民解决难题……这些暖心点滴正是望月园党群同心、邻里互助的生动写照。
“虽然我退休了,但党员的身份永远不会退休。”王晓章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已74岁的他,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远在北京的家人多次催促他来京团聚,他总是说:“再等等,把手头的工作安排好……”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夕阳西下,王晓章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小区里。他的脚步不再矫健,背影也不再挺拔,但在居民心中,正是这位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用他的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让望月园这个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