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5

一周亮点 徐州日报 | 2025-08-04 

丰县:科技赋能秋粮稳产

丰县顺河镇统筹推进“夏管”工作,组织植保无人机作业,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指导科学用药,加大水利补水频次,缓解炎夏水分流失。

顺河镇秋粮作物面积常年稳定在7万余亩,该镇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模式、开展常态化农技培训、落实惠农政策等组合拳,推动水稻产量与品质双提升,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点评:丰县以“藏粮于技”为核心,将无人机、水利调度等科技手段与农技服务结合,构建“科技+政策”的粮食保障体系,为秋粮丰产提供坚实支撑。

沛县:航天科普点亮城市新地标

7月28日,沛县举办以“探索科学奥秘,开启奇妙之旅”为主题的航天科普活动,创新推出“科学快车”巡展区(车厢展厅+户外展品),通过VR体验、互动操作等形式普及航天知识。

新建的9000平方米航天主题公园以本土航天英雄为主线,设置长征火箭模型、天和舱展厅等展项,成为集科普与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点评:沛县以航天科普为切口,将前沿科技与地域文化结合,通过沉浸式体验激发公众科学兴趣,同时以主题公园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实现科普惠民与城市形象双提升。

睢宁县:首届宠物展激活“它经济”

8月1日—8月3日,睢宁县举办首届宠物展,整合宠物义诊、知识讲座、狗狗运动会、猫咪领养等多元活动,并结合“苏超”赛事大屏观赛吸引客流。活动旨在助力本地宠物用品企业发展,探索“它经济”新路径,推动产业资源整合与消费场景创新。

●点评:睢宁县以展会为平台,将宠物经济与文体活动融合,既为企业搭建推广渠道,又通过互动体验培育消费市场,为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新范式。

邳州市:“蜂享·驿站”暖“新”更聚心

邳州市建成83个“蜂享·驿站”,覆盖25个镇(街道)和58个社区,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乘凉取暖、扫码办事、免费兴趣班等服务。

“小驿站”托起“大幸福”,为新就业群体激发新活力。邳州市通过“蜂享·驿站”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新就业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搭建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点评:邳州市以“小驿站”承载“大民生”,精准回应新就业群体需求,通过贴心服务增强群体归属感,同时以驿站为纽带深化党群联系,彰显城市温度。

新沂市:文博广场打造“文化+商业”新引擎

新沂市文博广场引入Tims咖啡、君澜大饭店自助餐厅等品牌,凭借“文化+商业”双轮驱动,吸引大量年轻消费者和家庭客群,日均客流可观,成为新沂热门打卡地。同步举办的《百姓大舞台》等文化演出,丰富市民休闲生活,提升城市文化氛围。

通过打造集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场景,文博广场正逐步发展为城市会客厅,有效激发暑期消费活力,引领当地商业升级新潮流。

●点评:新沂市以文化赋能商业,将艺术展演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既提升市民文化体验,又通过品牌集聚拉动消费,为县域商业综合体发展提供创新样本。

铜山区:全国“夏季村晚”赋能乡村振兴

7月26日,铜山区柳泉镇举办“夏夜铜山·荷影里的百姓故事”铜山区夏季村晚文化惠民活动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融合乡土文化与时代元素,吸引全国关注。

活动通过“文化搭台、产业唱戏”模式,激活农文旅融合动能,未来铜山区将持续加码文化惠民力度,推动“一村一年N场戏”常态化,以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点评:铜山区将村晚从田间推向全国舞台,既传承乡土文化,又以活动引流促进产业发展,实现文化惠民与经济增收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贾汪区:“漂流书屋”滋养文明乡风

贾汪区汴塘镇创新打造“漂流书屋”,通过以村为单位的图书定期流转机制,将3000余册涵盖儿童、农技、文学等类别的捐赠图书高效配送至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书香深入乡村。

该模式破解了传统农家书屋资源有限、利用率低的难题,不仅丰富了暑期儿童阅读活动,带动亲子共读,还推动了农技知识传播。各村结合“漂流”图书开展安全教育、艺术创作、“小老师”领读等特色活动,有效引导村民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手机、爱上阅读。

●点评:贾汪区以图书流转为载体,构建“书香乡村”生态,通过特色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既传播知识又培育乡风文明,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可持续路径。

鼓楼区:龟山景区文创实现“文化变现”

徐州市龟山景区巧妙融合汉文化与足球激情,推出“苏超”主题文创产品“蹴甲战将”系列。该系列以龟山汉墓出土的龟钮银印为灵感,将象征吉祥的乌龟与足球元素结合,设计出13款代表江苏各城市的毛绒玩偶,造型可爱、色彩鲜明,兼具文化内涵与收藏价值。

自5月面市以来,产品在赛场及文旅推介活动中广受欢迎,带动销售额超20万元。除“蹴甲战将”外,景区还推出冰箱贴、布包等系列文创,以创意连接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不仅成为“苏超”助威新方式,更推动了汉文化与城市品牌的传播,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点评:鼓楼区以文创为媒介,将历史符号与现代IP融合,通过赛事联动与文旅推介扩大影响力,实现文化传播与产业增值双赢,为文旅融合提供创新范式。

云龙区:“票根经济”撬动文旅消费

云龙区创新打造“票根经济”,以《汉符云游记》和“云铢”消费券串联文商体旅融合。“汉符”借鉴汉代“通关文牒”形式,整合80余家商户优惠,带动深度文旅体验;“云铢”则以汉代“五铢钱”为灵感,推出时效性强的限定消费券,结合演唱会、体育赛事等热点活动高频迭代,精准引流。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商家出资的模式,既降低游客消费成本,又为商户带来客流与收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云龙让茶等本土品牌借势推广地域文化,形成品牌特色。“汉符”四季累计销售12万册,“云铢”发放超6000万元,拉动消费近2亿元,成为文旅消费创新典范。

●点评:云龙区以“汉符”“云铢”为纽带,将历史符号转化为消费场景,通过高频迭代的消费券精准引流,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赢,激活全域消费活力。

泉山区:产业对接周构建发展新生态

7月30日,“泉聚产业 链动未来”2025泉山区产业对接周活动第二季圆满收官。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活动以“链接供需、抢抓机遇、携手发展”为核心理念,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关键要素在泉山大地奔涌交汇,激荡出澎湃的发展活力与无限可能。

活动设置1个主场、7个特色专场,聚焦宠物经济、科技成果转化、银企对接等重点领域,政府、企业、高校、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让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交融。

●点评:泉山区以对接周为平台,打破要素壁垒,促进产学研用协同,既解决企业实际需求,又为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徐州经开区:青年直播助力乡村振兴

徐州经开区徐庄镇宣传科青年周展、张森、黄蕊组建“徐庄味道”视频号团队,从零开始学习短视频与直播,将农业大镇的优质农产品推向“云端”。

他们采用“室内+户外”双场景直播,让农产品在真实田间“讲故事”,两个月粉丝破3000,累计播放量超过100万次。这一举措有效拓宽了销路并带动乡村旅游,吸引上海等地游客慕名而来,为乡村焕发新活力。

●点评:徐州经开区青年以直播为工具,将田间地头变为 “云端” 市场,通过真实场景叙事激活农产品附加值,既助农增收又传播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