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

04

汗水浸透的 “开学倒计时” 徐州日报 | 2025-07-31 

本报讯(记者 吴云 实习生 吕勃燃 任俊烨)7月29日,34℃的高温裹着清晨小雨留下的湿气,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热网罩在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新校区的工地上。这已是连日酷暑里工人们口中 “相对凉爽” 的一天。来自徐州富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的施工队正扎在2号楼东侧,和高温较劲、同工期赛跑,要赶在8月20日校园启用前,让29部电梯稳稳 “站” 起来。

上午9点多,2号楼东侧的电梯井道里,金属敲击声 “叮叮咚咚” 撞在闷热的空气里。几位工人正蹲在地上安装一层地坎,这道连接轿厢与地面的 “桥梁” 必须精准到毫米。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往下淌,浸透了后背的工装,贴在皮肤上像块湿抹布。轿厢内更是个密不透风的 “蒸笼”,记者仅站了几分钟,额头的汗就顺着脸颊往下爬,像无数只小虫子从毛孔往外钻,而工人们每天要在这里待上七八个小时。

“我们负责的29部电梯,去年11月就开工了,今年6月28日起开展的第三期是最后一棒,全部赶上高温天了。” 项目负责人张守业站在井道口,安全帽下的脸颊挂着汗珠,手指向井道里忙碌的身影,“单台电梯从定位到完工,少说要20天。三期8台电梯已有4台在装门体,剩下的还得咬着牙赶。” 他说,工人们被分成2到3人小组,多线同步推进,“工期不等人,只能抢出进度。”

稳主机、竖导轨、拼轿厢……安装电梯可不是轻松活,每部电梯光零件至少就有20多箱,平均每箱上百斤重。为了不轧坏楼内刚铺好的地面,运输车辆只能停在楼前,工人们拆箱后,再用小推车把零件一点点挪到井道旁。不过五六十米的路,在烈日下往返几趟,工装就湿得能拧出水来;低头时,豆大的汗珠砸在地面,瞬间洇开一小片深色印记。

面对酷暑与工期的双重“烤”验,徐州富奥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队早有准备。清晨6点半就开工,赶在11点前收工;下午2点多再开工,避开正午热浪,到傍晚6点下班 —— 这是专门调整的“避峰”时间表。工地上,矿泉水、藿香正气水摆得满满当当,张守业则在各施工点间来回巡视,“7月初那几天气温快 40℃了,看大家脸色不对,直接放了3天假。安全是头等大事,他们可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工人们也有自己的“防暑妙招”。老师傅王继新怕热,每天早上泡一大杯菊花茶带着,还特意买了件“空调服”——后背装着4个小风扇,一按开关就“嗡嗡”转,能带来片刻清爽。“井道里太闷,没它真扛不住。”

“择一事、忠一生,匠者匠心保电梯安全。”张守业望着远处初具规模的教学楼,汗水顺着下颌线滴落,眼里却满是期待:“等开学那天,看着师生们稳稳当当乘电梯上下楼,咱这汗,流得值!”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