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丽 通讯员 孙婧
连续数日,徐州被热浪紧紧包裹,空气仿佛成了流动的火团。公交车依旧准时穿梭在滚烫的街道上,车厢内的清凉与窗外的炙热形成鲜明对比。这份安稳与舒适的背后,是维修工、管理员、保洁员们在高温“烤”验下的执着坚守,每个场景都藏着汗水浸透的故事。
维修工:引擎盖下的『炎』值担当
“王师傅,你快帮我看下我的车。”7月20日上午10点,北部公交公司金山桥维修车间的地面被太阳晒得发烫,脚踩上去像踩在热锅上。听到3路公交车驾驶员李杰的声音,维修工王成立刻拎着工具箱赶过去,刚打开引擎盖,一股夹杂着机油味的热浪就“呼”地涌了出来,直扑脸上。他俯身钻进引擎下方,额头上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滚烫的金属部件上,瞬间就化作白烟。
“师傅,这里的温度太高了,要不等会再修?”旁边的李杰关心地说道。王成头也没抬,手里的扳手正精准拧着螺丝:“没事,我赶快给你修好,好尽快上路。”他先用压力表对准线路进行检测,指针偏低的数值让他皱起眉:“果然是这里出了点问题。”说着,他拿出检漏仪,顺着管路一点点排查,鼻尖几乎要碰到发烫的部件。突然,仪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他指着一处接口说:“这儿有点松,拧紧就好了。”
清理接口、重新拧紧……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蓝色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泡得发亮,紧贴在身上,能清晰看到脊椎的轮廓。等修好起身时,他甩了甩酸麻的胳膊,袖子一拧,水珠“滴滴”往下掉。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又走向下一辆等待检修的公交车。
此时,车间外蝉鸣阵阵,似在为这炎炎烈日助威。王成来到例检车辆前,熟练地围着车身缓缓踱步,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轮胎的磨损情况、车辆后仓情况,他逐一仔细核对,确认无误后又钻进车厢内,启动车辆,打开各个车灯,查看灯光是否正常亮起,同时测试雨刮器、喇叭等部件是否能正常工作,每一个动作都认真细致,只为确保这辆公交车能以最佳状态行驶,安全护送乘客。
管理员:烈日下的『安全哨』
7月21日清晨5点,天刚泛白,北部公交公司汽车二队机务员王培华就揣着个磨得发亮的小本子,在九里新苑公交停车场里转悠开了。他先走到调度室门口,逐个提醒驾驶员今日的高温天气,注意路上行驶时的车辆状况,还特意叮嘱大家携带好防暑降温用品,切勿因炎热而急躁冒进,确保行车安全与自身健康。
太阳渐渐升高,车场里的温度跟着往上蹿。王培华拿着个小喇叭,对着正在做发车前检查的驾驶员喊:“张师傅,今天温度比较高,注意一下车内温度。”从清晨5点到傍晚6点,他的脚步就没停过,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612路空调滤网已换”“605路目前线路状况稳定”。
正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他蹲在地上检查车辆底盘,后背被阳光晒得发烫,起身时眼前一阵发黑,扶着车身缓了缓,又继续走向下一辆车。“高温天安全弦要绷得更紧,咱多细致一点,乘客就多一分保障。”
安全员秦浩则拿着记录本,挨个检查消防器材。他走到一辆公交车内,拿起灭火器轻轻晃动,听着里面粉末流动的声音,又盯着压力表看了半天:“指针在绿色区域,没问题。”接着他又翻看灭火器的生产日期,在本子上记下:“7月21日,605路灭火器未过有效期”。正午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他眯着眼仔细查看瓶身有没有划痕,“温度高,车里的灭火器就是‘救命器’,一点都不能马虎。”检查完所有车辆,他的衬衫湿了又干,留下一圈圈白色的汗渍,手里的记录本已经写满了整整3页。
保洁员:蒸笼里的『清洁师』
7月22日凌晨4点,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北部公交公司汽车二队保洁员郝勇已经推着清洁车来到九里新苑公交停车场。他先接了满满一桶水,拿起长杆刷子给公交车“洗澡”——从车顶到车身,再到车轮,每个角落都冲得干干净净。
太阳升高后,刚跑完一趟的公交车厢成了“蒸笼”。郝勇钻进车厢,先拿起抹布擦拭扶手,汗水顺着脖颈流进衣领,后背很快就湿了一大片。他弯腰仔细擦着地板,“你看这座位之间的缝隙里,还藏着一些食物的碎屑,不擦干净容易招虫子。”他拿着小刷子,一点点清理缝隙里的脏东西,脸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也顾不得擦拭。
有位老年人上车时看到他满头大汗,递过来一瓶水:“歇会儿吧,太辛苦了。”他摆摆手:“不用不用,您坐好,我马上就弄完。”等把座位下方的灰尘擦干净,他又拿起喷壶对着扶手和座椅喷洒消毒水。“天热细菌多,得多消几遍毒,尤其小孩常摸的地方。”
中午换班时,他蹲在树荫下凉快,同事喊他去调度室吹空调,他摇摇头:“不了,趁这会儿没人,我再去擦擦那辆刚回来的车,下午高峰乘客多。”说着又拿起抹布钻进了另一辆“蒸笼”般的车厢。等把所有车辆收拾得一尘不染,他直起身捶了捶腰,看着干净的地板和整洁的座椅,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乘客上车看到干净的车厢,心里也舒坦,咱这汗流得值。”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最后一班公交车缓缓进站。维修工还在检修车辆,管理员在核对当天的安全记录,保洁员在收拾工具……他们的身影在暮色中忙碌着,汗水浸湿的工装是这个夏天最美的勋章。
受访单位 供图